“那不一样!”
“本质上,是一样的。”丘山打断他,“都是信息处理,都是逻辑推演。只不过,你的战场,更大。”
下节课的预备铃不合时宜地响了起来。
陈宇猛地合上笔记本,紧紧抱在怀里,像一只护食的猫。
“我拒绝。”他几乎是挤出这三个字,然后埋下头,拿出一本《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假装全世界都与他无关。
丘山看着他紧绷的背影和微微颤抖的肩膀,没有再逼迫。
他知道,鱼饵已经放下。
那条名为“好奇心”的鱼,迟早会上钩。
***
一整天,陈宇都心神不宁。
数学老师讲的定积分,他一个字都没听进去。物理老师分析的受力图,在他眼里变成了一张张游戏的战术地图。
丘山的那些话,像病毒一样侵入了他的大脑,不断地自我复制、回响。
“十个不可预测的变量……”
“上千种战术路线……”
“从无数错误答案里,找出通往胜利的路……”
放学铃一响,他几乎是逃一般地冲出了教室,连头都不敢回。他怕再看到丘山的眼睛,那双眼睛仿佛能看穿他所有的伪装。
他骑着自行车,在回家的路上心不在焉。在一个路口,他习惯性地停下,大脑却在自动分析:左转,距离最短,但有三个红绿灯,平均等待时间 45 秒,总计 135 秒;右转绕路,距离增加 800 米,但全程无灯,以我目前 15k\/h 的速度,增加的时间是 3.2 分钟,也就是 192 秒……
结论:左转最优。
这个念头闪过的瞬间,他浑身一僵。
他突然意识到,他一直在这么做。他把生活中的一切都当作模型来分析。选择午餐、规划复习时间、甚至走路的路线。
这已经成了他的本能。
丘山没有说错,他一直在“解题”。
那么,那个所谓的“战争游戏”,真的像他说的那样吗?
一个巨大的问号,盘踞在他的心头。
他鬼使神差地,没有选择左转,而是调转车头,朝着与家完全相反的方向骑去。
他要去看看。
他要去看看那个被丘山描述得如此波澜壮阔的“战场”,到底是什么样子。
他记得学校附近有一家网吧,叫“极速空间”。以前他路过时,总是闻到里面飘出的烟味和泡面味,然后皱着眉快步走开。
今天,他却在门口停了下来。
网吧门口的玻璃门上贴着一张巨大的海报,上面是几个穿着统一队服的年轻人,举着一个巨大的奖杯,在金色的雨中呐喊。海报的标题是——《无畏契公约》全球总冠军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