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胡信昌一行人的光景看,看得她心头畅快,后头又赶上了她的生辰。
冬日里虽没有那么多生机,但日子也不算乏味。
生辰那日,宫里的赏赐流水般送进府来,满满当当堆了半间屋子,皆是市面上难得一见的珍品。
刘靖更是在府里大摆宴席,京中但凡有点头脸的权贵都亲自登门道贺。整个庆王府灯火通明,戏台子上锣鼓喧天,热热闹闹地闹了整整一天一夜。
宋瑶被刘靖护在身边,听着众人的恭维,看着繁华盛景,心里自然舒坦。
进了腊月,家家户户门前挂上应景的红灯笼,年味儿一日比一日浓,连空气里都裹着股喜庆的暖。
因着京城繁华,就连年味都比边塞多一些。
这还是宋瑶头一遭在京城里过年,心里头新鲜得紧,老早就催着人张罗起来。
暖阁里换了新的熏香,名为“杏香引”,燃起来时,满室都飘着清甜的杏子香,混着梨子汁水的清冽,在暖呼呼的屋子里闻着格外舒坦。
这种将新鲜瓜果的香气凝进熏香里的法子,是王府匠人们新研制出来的巧思。
尤其适合寒冬腊月里用,既能驱散浊气,又能让人想起春日的鲜活、夏日的清甜。
宋瑶尝了鲜,心里高兴,也没吝啬,小手一挥就赏了百两白银给那些匠人,希望他们再接再厉,为她的美好生活添砖加瓦。
过年的年味,多半都藏在备年货的热闹里。
比起最后摆在桌上的丰盛,筹备时那份期待的收获感,反倒更让人心里舒坦,最起码宋瑶比起结果,更喜欢过程。
宋瑶捧着个小本本,正坐在铺着白狐裘的软榻上细心挑拣。
案桌上一溜儿铺开各地献上来的年货单子,红绸镶边,金字题头,单是看着就满眼喜庆。
“江南的胭脂水粉要最新鲜的,年前务必送到。”她指尖点过一页,声音清脆,“还有岭南的荔枝蜜,要带蜂巢的那种,去年在边塞只闻过名字,今年可得尝个新鲜。”
边塞太远,路又难走,遇上大雪封山,多少好东西都运不进去。
如今在京城,自然要把从前没见过的、没吃过的,都补回来。
有福就要多享,享受到了就是赚到了。
旁边侍立的冬青一一记下,忍不住笑道:“主子,您这单子都快赶上内务府的采买册了。”
又像是想起什么,补充道:“今儿个江南那边刚送来两船活鲜,有巴掌大的闸蟹,和银鳞闪闪的鲈鱼,厨房正琢磨着怎么做法呢。”
“活的?”宋瑶眼睛一亮,心里飞快打起小算盘,“快让他们今晚挑几只大的蒸一蒸.......就说五哥儿要吃的!”
前几日被收拾了一顿,但也只够老实几天的,这会儿又固态萌发了。
恰好今日刘靖被皇上留在宫里用饭,总不能扔下皇上不管吧,回来陪她吃饭吧?
趁他不在,她刚好趁机美美享用一整只大闸蟹,她问过大夫了,少吃一点不会有事的。
等他回来,东西早就进了肚子,他又能拿她怎么样!
没有被他当场抓包的事,就是不存在。
宋瑶暗自得意,在心里叉起小蛮腰,机智如她,可真是太会钻空子了!
正说着,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