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家族企业覆灭启示录 > 第128章 齿轮厂调试暖气

第128章 齿轮厂调试暖气(1 / 2)

5.27 齿轮厂调试暖气

办公室里的空气带着深秋的凉意,仲昆目光扫过围坐的三人,沉声追问:“取暖问题你们怎么商量的,有什么切实的方案?”

毕厂长眉心微皱的纹路渐渐舒展,抬眼回道:“我们合计出两套方案,先从办公室和宿舍这边说。现在村里厂子都兴土暖气,市面上能买到现成的土暖气炉。咱们这一排主房加东厢,统共算下来不过三百平方,挑个供四百平方的炉子,供暖绰绰有余。”他顿了顿,手指在桌面上比划着管路走向,“传达室面积宽绰,隔出个八平方的小锅炉房正合适,让老夏兼顾着烧炉,他在厂里待得久。要是管路铺得长了循环不畅,再添个小管道泵,这点小事我能盯紧。”

“安装方面不用外请人,”毕厂长带着几分内行的底气,“找村里做水电的那帮师傅,把暖气片、镀锌管拉回来,我亲自指挥对接,管路怎么走、暖气片怎么装,保证又快又稳妥。至于车间,面积大、人又杂,还是老办法实在。买几个大号煤炉,分点摆放着烧,虽不如暖气匀净,但好在省事、见效快。”

仲昆听着,微微颔首:“这方案接地气,成本也可控,就按你说的来。”话音落,他看向众人,迅速敲定分工,“采购的事交给小丁,暖气炉、暖气片、镀锌管还有车间用的煤炉,都要盯紧质量,尽快落实。”

“毕厂长,土暖气的材料计算、安装调试,全靠你统筹,有需要配合的随时吱声。”仲昆转向毕厂长,眼神里带着信任。

“没问题,材料清单我今晚就核对好,安装时我守在现场,保证一次试通。”毕厂长应下。

最后,仲昆看向夏颖:“东厢翻新的活,麻烦你联系夏村长,找队里的建筑队来帮忙,尽量赶在取暖设备安装前把屋子拾掇好。”

夏颖应声:“我下午就去村里找村长,争取明天就让人进场。”

诸事安排妥当,仲昆抬腕看了眼表,语气添了几分急切:“后天沈阳的机床就到了,老夏师傅你顺带和安装队提前对接,务必保证机床一到,吊车就能到位卸货,别耽误工期。另外,材料仓库必须在29号前腾出来,给新设备腾地方。”

三人齐声应下,仲昆扫过众人,见没人再补充,便起身道:“那今天就到这,大家抓紧推进。”

散会后,仲昆往会计室走。推开门时,正撞见夏保管在办公桌上整理单据,卞会计则在算盘上噼啪拨弄着。“材料库搬家准备得怎么样了?”仲昆倚在门框上,语气随意地问道。

夏保管闻声猛地站起身,手里的单据连忙拢好,笑着回话:“都妥当了!今天一上午把货架上的零件、配件全清下来了,分门别类堆在暂存区,明天一早先拆货架、搬货架,再逐批运材料,估摸着一天就能全搬完,不耽误29号的期限。”

仲昆“嗯”了一声,叮嘱道:“搬家时注意安全,零件别磕着碰着,易碎的配件单独装箱标记。”随后又转向卞会计,笑着递了一个眼神说了一句:“我走了。”

诸事交代完毕,仲昆抬手看了眼天,云层渐渐沉了下来,像是要落雨。他快步走出会计室,拉开车门坐进驾驶座,引擎发动的声响打破了厂区的宁静,车子沿着土路缓缓驶离,朝着城区的方向而去,车后扬起一阵细碎的尘土。

凌晨五点半,天刚蒙出一层浅灰,沉睡了一夜的厂区还没完全醒透,只有锅炉房的方向先亮起了一盏昏黄的灯——新来的锅炉工老周,已经站在了锅炉房门口。

他从裤兜里摸出钥匙,插进锁孔时指节还带着点凉。前一天报道时,他特意花了两个小时把锅炉房里里外外查了三遍:炉膛清得干干净净,引风机的扇叶转着顺畅,煤斗里预先码好了半筐碎煤,就连连接管道的阀门都逐个拧了一遍,确认没有松动。可真到了要点火的清晨,老周还是不敢大意,又蹲下身,把引风阀调到半开位置,才从煤堆里铲起一锨碎煤,小心翼翼地铺进炉膛,压在引火的柴禾上。

火柴划开的瞬间,橘红色的火苗舔着柴禾杆往上窜,老周盯着火苗慢慢舔舐碎煤,直到煤块泛出青灰色的火点,才直起身擦了擦额角的汗。鼓风机打开后,炉膛里的火“轰”地一声旺了起来,热浪扑得他往后退了半步。他瞥了眼墙上的温度计,指针正慢悠悠地往上爬:六十度、七十度、八十度——不过半个钟头,水温就飙到了临界值。老周不敢耽搁,一把拉下循环水泵的开关,电机嗡鸣声里,管道里传来“咕噜咕噜”的水流声,可刚到八十度的温度计,指针竟慢慢往下滑了两格。

“得先通管道。”老周嘴里嘀咕着,抓起墙角的手套就往加工车间跑。车间里机器轰鸣,15台机床的轮廓在晨光里隐约可见。他找到北侧墙角的主水阀,握住手柄顺时针拧了三圈,能清晰地听到管道里水流冲击阀门的声响。他沿着管道走了半圈,逐个摸了摸墙上的暖气片——从冰凉到微温,不过几分钟的功夫,最远端那组暖气片也透出了暖意,手贴上去能感觉到温热的水流在里面涌动。“循环通了。”老周松了口气,转身又冲回锅炉房。

炉膛里的火还旺着,他把进煤的闸板往下调了调,火苗顿时矮了半截,温度计的指针总算稳住了。顾不上歇口气,他又想起南侧的管道还没开,抄起扳手就往一层加工车间的南侧走。这里的水阀比北侧的更沉,老周咬着牙拧了半天才打开,等摸完最后一组暖气片,确认都热了起来,才擦着汗回到锅炉房,把炉火烧得不大不小,刚好能维持水温。

六点半,厂区里渐渐有了动静。自行车铃铛声、车间大门的吱呀声、工人们互相招呼的话音,混着锅炉房里的电机声,织成了齿轮厂清晨的底色。老周靠在门框上歇了会儿,看着温度计的指针停在七十度,炉膛里的煤块烧得正匀,才觉得这忙乱的一早晨总算有了章法。

“老周,忙活完了?”门口传来脚步声,廷和裹着件保暖外套走进来,刚进门就往炉膛那边瞥了眼。

“厂长,差不多了。”老周直起身,指着温度计,“水温七十度,南北两路管道都通了,车间里已经暖起来了。”

廷和点点头,伸手摸了摸靠近门口的管道,手掌传来温热的触感。“咱厂这五千来平方米,供暖可不是小事。”他笑着说,“你这刚上手,就把活儿捋顺了?”

“干惯了这行,心里有数。”老周往炉膛里添了一锨煤,火苗跳了跳,“咱这锅炉是一吨的,全烧开供整个厂区没问题。但现在冬天只开北半部分车间,南半部分用不上,每天烧煤最多五百公斤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