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和闻言轻笑一声:“什么帮别人,分明是给自己厂里补人去了。今天维修站毕业的学员本就多,他那三台机床正缺人手呢。你让永明去问问苏达成,不出10天,仲昆厂里的月产量保管能冲到4000个。”
这番话让仲明眼睛一亮,顺势将自己梳理的思路全盘托出:“爸您这么一说,我倒觉得他们厂的2059号齿轮,说不定能和咱们的伞齿轮产能同步上——10月份咱们俩家说不定都能做到月产4000个。对了,今天来的3名新学员,仲伟上午已经测试过了,水平都不差,他说下周就能安排三班生产。还有个事,西院大厂房要是月底能把二层地面浇筑完,现在就该着手一层的机床定位和采购准备了。我这两天翻了全国的机床供应信息,发现沈阳机床厂也产滚齿机和珩齿机,不行我就亲自跑一趟,跟南京机床厂的设备比对比对,价格、性能都得摸清,这次进的量大,能省一分是一分。”
廷和听完缓缓点头,显然心里早已算过一笔账:“我最近也在琢磨产能的事。要满足莱拖每月个齿轮的需求,咱们得新增4台滚齿机、6台珩齿机,还得加4台车床。要是农具厂那边有空闲场地,基座的问题倒不用额外操心。那么大的车间,底层两头各留一间当通道,一行就能放6台机床,现在就叫建筑队先打3行18个基座,眼下用15个,再备3个以防万一。另外,把现在加工车间的5台旧机床挪过来,空出的地方给精密铸造和中频炉那边用,这样两边的场地都能宽松些。”
仲明听着父亲的规划,随手在纸上勾勒出车间布局的大致轮廓,机床的位置、基座的数量在笔尖下逐渐清晰。
永明推门而入,见廷和已在办公室内,便径直走向廷和的办公桌,手指点向桌上铺开的平面图,开口说道:
“昨天我接到设计院张工的电话,他说已经联系到县建筑公司机具站负责采光顶项目,对方已经取走图纸,这两天就会来齿轮厂查看现场并商谈价格。”
两人正围绕此事讨论,葛叔便领着两位陌生人走进了办公室。他侧身指向廷和,对来人介绍道:“这是杨厂长,你们有什么事直接找他谈就行。”
来人立刻上前一步,主动做起了自我介绍:“我们是建筑公司机具站的,设计院张工介绍过来,听说贵厂有一个钢结构采光顶的工程要做。今天过来一是看看现场情况,二是根据图纸给您报个初步价格。”
话音刚落,他们从随身带来的一摞图纸中抽出一捆递给廷和,补充道:
“这是张工让我们捎给您的。不知哪位方便带我们去现场看看?”永明当即站起身,自告奋勇道:“我带你们去。”说罢便领着两人前往西院工地。
半小时后,永明将二人带回办公室。廷和连忙招呼他们坐下,永明则转身沏了两杯热茶递过去。待两人接过茶杯,廷和开口问道:
“现场情况怎么样?”
两人中年纪稍长的那位放下茶杯,回道:“现场条件挺好,有塔吊可以辅助施工,前期能帮上不少忙。要是后期脚手架能用,还能节省不少时间和费用。我大致测算了一下,采光顶展开面积约700平方米,按每平方米350元算,初步报价在25万元左右,扣除吊车和脚手架的费用,能省2千元。不过这只是估算,要是确定合作,我们还得再落实玻璃价格——玻璃是大头,设计用的5+5钢化夹胶玻璃价格不低,大概100元一平方米。要是你们决定用我们,咱们先草签一份协议,你们预付30%的定金,等我们把玻璃价格落实好,再给您出详细的工程预算,误差基本能控制在±10%以内。”
就在双方谈论价格时,永明悄悄去了传达室,用电话联系上张工,将机具站的报价一一告知。张工在电话里回应,他之前咨询过两三家单位,价格都在380到400元之间,350元这个报价并不算高。
永明挂了电话,立刻返回办公室,拉着廷和去了会计室,把与张工的通话内容详细汇报了一遍。廷和随即把仲明叫到会计室,三人简单商议后,一致决定接受这个价格,并由仲明出面签订协议。
三人走出会计室,仲明看向机具站的两人,问道:“你们带协议了吗?”
“带了。”两人说着,从包里取出一份协议书——内容已经填好,公章也早已盖妥。永明接过协议书,仔细翻阅一遍,确认没有问题后递给廷和。廷和快速浏览后点了点头,仲明便从抽屉里拿出合同章,签上名字,自留两份协议,将另外两份还给了机具站的两位同志。又领两位到里间会计室,让马媛给他们开了一张元的支票,作为协议的定金。
临走前,两人特意叮嘱仲明:“明天麻烦让建筑队按图纸把四根立柱的基座打好,上午十点左右,我们会安排人过来安装预埋件。这几天我们大概会送四根立柱过来,五天后进场安装。后续的施工进度,得根据土建的进度来安排。”
送走机具站的人,廷和转身对身旁的永明嘱咐:“你快去把建筑队长请过来,有要紧事商量。”永明应声快步离去,没一会儿,便引着建筑队长一同出现在办公室门口。
两人刚推门进来,廷和立刻起身迎了两步,伸手示意:“快坐快坐,辛苦你们了。”说着便拿起桌上的暖瓶,给两人各自倒了杯热茶。
待两人坐定,廷和便直入正题,语气里带着对工程的关切:“这几天工地进度怎么样?施工过程中还有什么棘手的困难没解决?”
建筑队长放下茶杯回道:“您放心,进度比计划表上还提前了一天。今天已经把基座的混凝土全浇筑完了,明天就能开始浇筑立柱。虽说这半截柱浇筑难度不小,但我们已经想好了应对办法,保证不耽误事。另外,做基座胎模板的木工,明天就能撤出工地,腾出手来支援其他工序。”
听到进度顺利,廷和微微点头,随即从抽屉里抽出一份折叠整齐的图纸,摊开在队长面前,指着钢结构采光顶的设计部分说:“有两件事得跟你敲定好。明天务必把采光顶那四根钢柱的底座浇筑完成,上午10点会有人来安装预埋件,这个活半点都不能耽误。还有,明天上午仲明会到工地,跟你一起放机床基座的线,咱们争取早点把基座打好——等你做完二层地面,我们就能立刻进场安装一层的机床,这样能把工期再往前赶一赶。”
建筑队长盯着图纸仔细看了片刻,又在心里盘算了一遍工序衔接,最后抬头看向廷和,郑重地点了点头:“您放心,这两件事我都记牢了,明天一定安排妥当,绝不影响后续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