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筹建新厂房(2 / 2)

岳父端着茶杯的手顿了顿,却没立刻接话,只是轻轻吹了吹浮在水面的茶叶。片刻后,他才缓缓开口,声音平稳:

“你父亲这是未雨绸缪。”他呷了口茶,目光落在窗外的车水马龙上,“他心里清楚,齿轮的暴利时代很快就要过去,将来这行只能靠产量撑着。现在趁还能挣钱,把规模扩出去、产量提上去,等将来齿轮价格真跌下来,他也不至于没饭吃。”

这番话点醒了仲昆,他当即会意地点点头。父亲看似冲动的决定,原来藏着这样深的考量。他定了定神,说出此行的目的:“父亲把扩建厂房的事交给了永明,让他找设计院做设计。我记得您有个朋友在设计院,当时就答应父亲,回来后通过您联系这位朋友,把他介绍给永明。”

岳父闻言,脸上依旧没什么波澜,只是放下茶杯,伸手从办公桌的抽屉里拿出一本记事本。他翻了几页,找到一串号码,随即拿起桌上的电话拨了过去。简短的几句交谈后,他挂断电话,转头看向仲昆,语气依旧沉稳:“说好了,下午3点,去设计院第二设计室找韩工。具体的设计细节,你们跟他细谈。”顿了顿,他补充道,“设计费给你们降10个点,算是给你父亲的支持。”

仲昆心中一暖,起身说了声“谢谢爸”。

仲昆在岳父的办公室内,拨通了齿轮厂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永明的声音,仲昆简洁明了地告知:“是永明,岳父和设计院那边联系好了?下午3点设计院门口见。”

挂断电话,永明立刻转身对身旁的廷和说道:“仲昆那边已经联系好了,下午3点到设计院找他就行。”

下午时分,离3点还有些时间,永明便骑着摩托车早早出发,抵达了设计院。巧合的是,仲昆的车也恰好停在设计院门口,两人几乎同时下车,并肩走进了设计院大门。传达室的老大爷见状,主动上前指引:“二室的韩工在二层左边第二个房间。”

顺着指引来到二层,左边房间门口挂着“设计二室”的牌子。推门而入,屋内空间宽敞,靠门的办公桌旁坐着一位年轻人。仲昆面带礼貌,上前询问:“韩工在吗?”年轻人随即站起身,朝屋内喊道:“韩主任,有人找。”

不远处,一位年纪稍长的人站起身,向他们招了招手,开口问道:

“是马经理的客人吧?到这边来。”

仲昆和永明应声走到韩主任手指的小会议桌旁坐下,韩主任则与另一位年轻工程师在他们对面落座。

会谈伊始,韩主任率先开口,一番开场白拉近了距离:“马经理是我多年的老朋友,他说他亲家需要建一幢三层的厂房,你们有具体的方案吗?”

永明闻言,立刻从文件包中取出早已绘制好的草图,平铺在会议桌上,同时将廷和的想法娓娓道来:

“一层约50米长、50米宽,规划为加工车间,中间设采光顶;沿四边加盖2层,用作办公室和宿舍。希望你们能根据我们的想法提供一个初步方案,待我们认可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施工设计。”

在会上,韩主任手持草图,结合设计规范与实际需求,提出了一套兼顾造价与实用性的建筑方案。

韩主任明确,从造价和使用双重角度考量,一层应建成6米柱网式结构,长和宽均为48米,四周各宽12米,中间设24米乘24米的采光顶天井。四周12米宽的房屋区域,以2米宽走廊为界,分割成5米乘6米的大房间,每层房间数量约40余个。针对建筑层数,他指出依工厂现有规模,建两层已完全满足需求,无需建造三层,此举可节省30%的造价,且采用一般基础即可。

随后,韩主任向仲昆二人介绍身旁的张工:“这是我们室的张工,他将来负责这个项目。”他随即询问张工是否听清方案内容,在得到肯定答复后,韩主任对张工下达工作安排:下午利用剩余时间绘制一层和二层的平面图,次日一早前往现场核对尺寸并勘察地质情况。他强调,只要现场地质非流沙和湿地,按一般粘土层设计即可,无需聘请勘探队。同时,他表示建二层施工难度较低,该建筑中间安装一个小塔吊,便可覆盖整个施工范围,普通建筑队便能完成施工任务。

这套方案的提出,为项目的推进明确了方向,既控制了成本,又保障了施工效率与实用性。

夏日午后的阳光仍有些灼热,从设计院出来后,仲昆与永明便在门口分道而行。仲昆需前往建材市场初步询价,永明则拿着那份设计草图,快步朝着办公室的方向赶去。此时离下班尚有一个多小时,他深知此次设计院之行的结论关乎项目推进,不敢有半分耽搁。

一进办公室,永明便径直走向廷和的办公桌,将设计方案摊开在桌面上。

“师傅,这次去设计院真是没白跑,专家的水平果然不一样。”他语气中难掩激动,指着图纸上的结构示意图解释道,“你看,方案里用75根水泥柱作为支撑,稳稳托起整个二层结构。韩主任说,这种设计经过了荷载计算,既保证了稳固性,又能应对各种天气条件,安全系数完全达标。”

他手指顺着图纸上的房间布局滑动,继续说道:“二层总共规划了45间房,每间都有30多平方,空间特别宽敞。咱们现在的办公人员加上宿舍需求,顶多用到20间,剩下的房间用来做仓库再合适不过。韩主任还贴心提了建议,要是仓库需要运货,在室外搭个简易货梯就行,不用额外改动建筑主体,既省钱又省事。”

喝了口茶润了润嗓子,永明话锋一转,说起了不建三层的缘由:“之前咱们还在纠结要不要建三层,这次韩主任把利弊分析得明明白白。首先,建三层必须做地质勘探,报告至少要等10天,咱们项目赶时间,根本耗不起。其次是费用问题,建三层比二层额外多出30%的成本。因为三层对地基要求更高,得把基础加大加深,而且必须请有资质的建筑公司,光施工队的费用就比普通队伍高不少。反观建二层,本地的建筑队租个小塔吊就能开工,单这一项就能省20%的钱。”

他拿起笔在纸上算了算,语气愈发肯定:“从综合造价看,三层比二层面积只多40%,但总花费却翻了一倍。更关键的是,多出来的1700多平方,咱们短时间内根本用不上,纯属浪费。”

一旁的仲明听完汇报,当即点头认可:“多亏你今天跑了这一趟,不然咱们可能还在为三层的事犹豫不决,白白走弯路。明天张工过来,咱们再把细节敲定一下。”随后,他转头对廷和说道:“爸,今晚你和永明去趟杨村长家,把建筑队长约过来,咱们先把施工队伍的事定下来,争取早日开工。”

三人看着图纸上清晰的二层方案,脸上都露出了期待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