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家族企业覆灭启示录 > 第84章 赠送锦旗,当选政协代表

第84章 赠送锦旗,当选政协代表(1 / 2)

4.27 赠送锦旗、当选政协代表

午后老伴揣着满心的欢喜,又拉上仲芳往菜市场去了。两人脚步轻快,鸡笼前挑了只肥嫩的三黄鸡,水产摊选了鲜活的鲈鱼,猪肉铺切了块肥瘦相间的五花肉,连带着各色时蔬也买了个齐全,沉甸甸的菜篮子晃着,装的都是待迎客的热闹。

前些日子,仲伟瞧着家里的八仙桌实在坐不下一大家子,便做主去家具厂订了张直径两米二的大圆桌。如今这桌子稳稳地立在餐厅中央,乌木色的桌面亮得能映出人影,周围摆着一圈木制靠背椅,唯独中间那张藤椅,雕着细致的花纹,谁都知道,那是廷和的专座。

回到家,马媛早已在厨房候着。三人分工默契,老伴剁着肉馅准备做丸子,仲芳摘菜洗菜忙得不停,马媛则掌勺焖着红烧肉,滋滋的油花声、切菜的笃笃声混着饭菜香,从厨房飘满了整间屋子。忙到暮色漫进窗户,餐桌上终于摆满了盘碟——八个热菜色泽诱人,清蒸鲈鱼鲜气扑鼻,红烧排骨裹着亮油;四个凉菜清爽解腻,拍黄瓜、酱牛肉码得整整齐齐。

傍晚时分,儿女们陆续进门,笑着闹着围向大圆桌。看着满桌佳肴,望着身边叽叽喳喳的孩子,廷和和老伴对视一眼,满屋子的人里,他俩最高兴。

晚饭后廷和从文件包里抽出张叠得整齐的2000个齿轮送货单告诉仲昆:

“明天早上,你跟着金生去趟拖拉机厂,把这批货送过去。”廷和的声音不高,却格外的郑重,“这里面1000个是伞齿轮,记清楚数量,别出岔子。”

仲昆点头应下,眼角扫过送货单上“第一批产品”的红笔标注——这几个字他看了不下三遍。

“这是咱厂开出来的第一单货,马虎不得。”廷和往前倾了倾身, “你路上把结算的流程再顺一遍,合同条款、验收单的签字节点,都跟金生对清楚。送完货直接把手续交给永生,让他盯着回款。”

星期一早晨,天刚蒙蒙亮,金生就开着货车赶到成品库,仲昆已经在门口等着了。仲芳已经把货分好。两人没多说话,默契地开始装货——先搬了100箱2956号齿轮,又装了100箱伞齿轮,动作麻利地清点好数量后,仲昆转身去了马媛的办公室,很快拿着两张发票回来,一张6万元,一张13万元。

货车一路开到拖拉机厂,仲昆先带着金生去了销售科。他装模作样地在科室里转了一圈,皱着眉对身边的苏达成说:“你先带金生去仓库一趟。”

到了仓库,苏达成对着保管大声道:“这是廷和齿轮厂的伞齿轮,我们厂长、技术科和生产科一起检验过了,定为免检产品,直接签字就送车间用。”保管听说是免检产品,没多犹豫,就在供货单上签了字。

随后,仲昆把签好的供货单和两张发票交给苏达成,又拉着金生去了车间——众人把齿轮卸到车间,又把车间里的200个空箱子仔细装上货车。临走前,金生没忘从口袋里掏出200元钱,塞给了车间主任,对方笑着开了收据,把钱收下,热情地送他们出了车间大门。货车发动起来,朝着齿轮厂驶去。

回到齿轮厂,办公室空无一人,仲昆拨通了宋会计的电话:

“刚从拖拉机厂回来,今天送了2000个齿轮,其中伞齿轮1000个,单这一项就25万,两种齿轮合计37万,你赶紧去拖拉机厂结算。星期一把回款32万打回齿轮厂。”

放下与宋会计的通话,仲昆又拨通了配件厂的号码。电话那头传来卞会计熟悉的声音,话语里满是车间里的忙碌信息:“自从齿轮试验成功,毕厂长和夏师傅就扎在车间没挪窝,昨天产量都快到五十个了,今天正朝着五十的目标冲呢!星期天都没有休息。”

话音稍顿,卞会计又补了句好消息:“对了,昨天夏村长介绍来个老钳工,姓尚,是尚水村人,二十多年前就到夏水村了,7级工,专门来做维修的,手艺肯定错不了。”

挂断电话,转身推门进入会计室,看马媛正在忙着,认真的提醒她:

“今天给拖拉机厂送了2000个齿轮,星期二下午你去信用社查下账,贸易公司那边该有32万入账了。”他又敲了敲桌面:“要是每月能稳定产4000个伞齿轮,光这一项每月就能进90多万,利润最少40万往上,这两种齿轮一年算下来,挣500万不成问题。”

办公室的电话骤然响起,仲昆刚迈出的脚步一顿,转身快步接起。听筒那头传来杨村长爽朗的声音,带来两个振奋人心的消息:“第一条,齿轮厂捐款的事登上了昨天报纸头版!第二条,村里小学和镇政府特意做了两面锦旗,半小时后就送过来,你们赶紧组织人到门口迎接,我这就过去,和你父亲一起等。”

放下电话,仲昆一刻不敢耽搁,径直往车间走去。找到父亲廷和时,他刚从轰鸣的大车间里出来。父子俩正说着电话里的事,院门口突然传来自行车刹车的声响——杨村长到了。他手里攥着卷成筒的报纸,一进门就快步上前,拍着廷和的肩膀笑:

“老伙计,这下你可是真出名了,快成咱们这儿的名人啦!”

三人一同走进办公室,刚泡好的热茶还没来得及喝上两口,远处就传来了清脆的锣鼓声,由远及近,越来越清晰。杨村长猛地站起身,声音里满是急切:“来啦!仲昆,快组织人去大门口迎接!”

仲昆应声而出,三步并作两步冲进大车间,高声喊着让大家暂时停下手里的活。很快,除了不能中断运转的中频炉旁还留着值班人员,其余工人都放下工具,跟着仲昆往大门口走去。

此时,送锦旗的队伍已经敲锣打鼓地走到了厂门口。林校长捧着一面红底金字的锦旗走在前面,上面“尊师重教楷模”六个大字格外醒目;镇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紧随其后,手中锦旗写着“支教模范单位”。廷和与仲明分别上前,郑重地接过锦旗,双手紧握对方的手,连声道谢。

赠旗仪式虽简,却满含心意。廷和捧着锦旗,面向众人,声音沉稳而真诚:“感谢学校和镇政府的认可,齿轮厂只是做了该做的事。往后,我们还会继续支持教育,为咱们家乡的发展出一份力!”话音落下,门口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与远处的锣鼓声交织在一起,久久不散。

送走赠送锦旗的队伍,杨村长和廷和并肩走回办公室桌前,各自端起那杯还带着余温的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