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家族企业覆灭启示录 > 第79章 配件厂试产失败

第79章 配件厂试产失败(1 / 2)

4.22 配件厂试产失败

仲昆的骄车刚驶进配件厂的院子,传达室的老夏就敲响了清脆的午饭钟声,悠长的声响在空旷的厂区里回荡。

车停稳后,仲昆率先下车,转身领着身后四位新工人径直走向办公室。推开厂长办公室的门,他向毕厂长简单介绍了四人的情况。毕厂长随即吩咐卞会计为他们办理登记手续,并给每个人预支了50元饭票,安排道:“先去餐厅吃饭,住宿的事饭后再说。”

在餐厅,毕厂长特意与四位新工人坐在同一桌。用餐前,他坦诚地介绍了工厂现状:“咱们厂刚成立还不到一个月,各方面条件都还不完善,往后得靠大家一起努力,把眼前的困难扛过去。”

其实在来厂的路上,仲昆已经大致讲过配件厂的情况。此刻亲眼所见,厂区的实际条件比预想中好不少,四人心里都踏实下来,愉快地接受了厂里的安排。

饭后,毕厂长翻看登记表时注意到,磨工小尚不仅年龄最大,还是高中毕业生,便临时指定她作为四人的负责人,叮嘱道:

“下午你带他们去加工车间,把几台机床分别调试一下,要是发现问题,及时来汇报。”

另一边,女磨工小尚被安排与卞会计住一个宿舍,其余三位男工人则由夏保管负责安排住宿。新人们的工厂生活,就此开始。

安排妥四位新工人的岗位后,毕厂长、仲昆与夏师傅三人并肩来到中频炉前,夏师傅的两名帮手早已在此等候。

毕厂长仔细核查了开炉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确认无误后,对夏师傅点头示意:

“可以开始了。”夏师傅立刻按下操作台上的加热开关,显示屏上的温度数字随即跳动起来,短短几分钟便攀升至550度。

“可以加料了。”仲昆适时开口。夏师傅闻声打开炉门,将料筐中预先备好的24支铁棒与1支锰铁棒缓缓送入炉内,随后严丝合缝地关上炉门。一旁,待浇铸的两个砂箱已静置多日,静静等候铁水注入。

因是首炉,炉体初始温度较低,按预估需1小时才能将炉温升至1570度。五人围在炉边,目光紧紧锁在温度屏幕上,在耐心等待中数着数字跳动。出乎预料的是,不到1小时,屏幕便显示温度已达1570度。

仲昆当即喊道:“夏师傅,开贵金属包!”夏师傅迅速打开贵金属包,将物料倒入料框后投入炉内。炉温瞬间降至1300度,紧接着又快速回升,又升至1550度时仲昆命令将加热开关下调,铁水依靠电磁力在炉内充分搅拌10分钟后,继续加热,温度跃至1670度时,仲昆立刻拉下加热开关,夏师傅的两名帮手同步将砂箱抬至中频炉出料口。

夏师傅随即打开出料口炉门,滚烫的铁水瞬间奔涌而出,钢花在空气中飞溅。眼看砂箱即将注满,夏师傅果断关闭炉门,帮手们迅速将满箱铁水抬走,换上另一个空砂箱。前后不到十分钟,两个砂箱的浇铸便顺利完成。

“厂长,要不要再加工一炉?”

夏师傅转向毕厂长询问。毕厂长侧头看向仲昆,目光中带着征询。仲昆沉思片刻答道:

“再开一炉就会产出40个料坯,万一试验不成功,20个材料就白白浪费了。等铁水凉透后,今天若能加工出几件齿轮,我带回去明天一早送检试验,先看首炉效果更稳妥。”

40分钟后,夏师傅一声招呼,两名帮手迅速倾倒砂箱,裹着砂粒的钢棒坯料应声而出。他抄起一米多长的钢剪,刀刃精准卡在坯料与砂棒连接处,只听“咔嗒”脆响,坯料便被利落剪断——这速度比齿轮厂的气焊切割快上不少,操作也更简便。

“这钢剪在哪买的?”一旁的仲昆忍不住问道。

“五金公司就有,”夏师傅擦了擦手上的砂灰,补充道,“还有种液压剪,比这个更省力。”

接过刚剪下的料坯,毕厂长第一时间掏出硬度计检测,指针读数明显偏低。

“大概率是没淬火的缘故。”他心里嘀咕着,当即从坯料里挑出四个外观完好的样本,径直走向车床区。此前,他已将裹着玻璃纸的加工图纸分发至三名操作工手中,此刻车工接过料样,熟练地卡进卡盘,校准端面垂直度后,起刀车削外圆与端面。

“厂长,这料硬度不行啊,感觉还不如45号钢。”一刀过后,车工停下机床说道。这句话让毕厂长心头一紧:若真不如普通45号钢,那合金钢的配方怕是出了问题。

车工很快车完第一个齿轮坯,毕厂长立刻递上第二个料坯,转身将加工好的坯料送到滚齿机旁。负责滚齿的操作工是南京专门学过这台机床的老手,早在毕厂长到来前,就已根据图纸标注的模数、齿数、压力角、齿顶高系数等参数装好滚刀,还精准调整了滚刀的径向与端面圆跳动。

他接过齿轮坯,稳稳固定在工作台夹具上,启动机床。加工中,操作工看着切削的形状与颜色,判断这齿轮钢强度极低,全程没几次停机测量,不到10分钟便完成加工——恰好与车床的第二个齿轮坯加工同步结束。

毕厂长拿着两个刚滚好齿的齿轮赶往翻砂车间,夏师傅早已调好淬火炉等候。只见夏师傅用夹具夹起小料筐,将齿轮快速装入后送进炉内。不足5分钟,他盯着炉温表念叨:“1150度。”随即取出料筐,迅速浸入油淬槽,10秒后捞起。待齿轮凉透,他便将这两件淬火后的齿轮交到了毕厂长手中。

车间里机器的嗡鸣尚未完全消散,毕厂长手持两枚淬过火的齿轮,稳步走向珩齿机。操作工早已就绪,图纸要求的珩轮稳稳套在主轴上,磨轮的粒度与硬度也已精准选定。

操作工接过齿轮,高精度夹具瞬间将其固定,细微误差调整完毕。机床启动,工作台按照规律往返运动,齿面在磨轮下迅速变得光滑如镜。不到十分钟,第一枚齿轮研磨完成。紧接着,第二枚齿轮同样在十分钟内加工完毕,两枚2095号齿轮静静躺在毕厂长手中。

回到办公室,毕厂长先将齿轮递给仲昆查看,随后取来油纸仔细包裹,放进备好的布袋里,郑重地交到仲昆手中:

“明天就等你的捷报。不过根据机床操作工的经验,这批齿轮钢的强度比不上45号钢,我担心试验过不了关,就没让继续加工。”

“要是试验失败了怎么办?”仲昆问道。

毕厂长稍作停顿,语气沉稳:“这个结果我早想到了。我和夏师傅商量过,真要是不成功,就先把库存的废钢铁炼了,做一批管件维持生产——咱们工人不多,暂时都闲不着。现在最关键的,还是你的实验结果。”

仲昆小心翼翼地将新加工好的齿轮收好,与配件厂的同事简单道别后,便驱车匆匆赶回拖拉机厂。一见到苏达成,他便直奔主题:

“这两个新齿轮还没经过测试,说不定会实验不成功。现在离下班还有点时间,要不咱们今天就试试,看看还来得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