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厂长应道:“能开进去,直接停仓库门口就行,让杨保管点数入库。”
仲昆点点头,转身发动车子,稳稳地把车开进了铸造车间的新仓库门口。他把料单递给杨保管,嘱咐好清点入库的事,又从车厢里拎下一个大帆布包,送到毕厂长面前:“这里面是你要的东西——玻璃纸、绘图板、绘图工具还有硫酸纸。”
两人提着帆布包往办公室走,院子里的阳光正好,新宿舍的门开着,办公室的窗也敞着,一派忙而有序的样子。
仲昆与毕厂长刚在办公室的椅子上坐下,门外便传来一阵脚步声,夏师傅推门走了进来。
“刚才去铸造车间转了一圈,没看到你人。”仲昆率先开口问道。
夏师傅一边擦了擦手上的灰,一边回道:“我在精密铸造那边的窗户里瞧见你来了,身边还跟着位女同志。正好砂模出了点问题,我去检查了连接棒,发现长短不一致,要是这么浇铸,铁水肯定分布不均,最后会影响产品质量。”
话音刚落,办公室的门又被推开,卡会计走了进来。仲昆立刻站起身,笑着为双方介绍:
“这位是夏师傅,负责车间生产的技术活儿;这位是卡会计,以后管厂里的财务账目。”
两人相互点头致意后,便在一旁坐下。
待大家都坐定,毕厂长看着众人说道:“咱们这间办公室不算大,但目前办公还够用。现在屋里有四张办公桌、两个文件柜,我打算把东北角那套桌椅和文件柜分给卞会计;我和夏师傅就用进门右侧这两张桌子;剩下西北角的那张,先给仲昆用。办公室旁边还有间空房子,我想着去家具厂订三张办公桌和两个文件柜,到时候把会计和保管的工位挪到那边去。”
说完,毕厂长转头看向仲昆,询问他的意见。仲昆目光扫过在场的几人,随后点点头:“目前厂子还没形成规模,这样安排挺合理的。另外,办公室西边还空着块地方,咱们订一套沙发——两个小的、一个大的,再配个茶几,以后来了客人也有地方坐。还有,会计室旁边也收拾出两间房,一间改成会议室,每天早上开个班前会,把当天的工作安排清楚;另一间当后勤室,将来把司机、电工、维修师傅们都集中到这儿,让他们有个固定的落脚地,方便调配工作。”
众人听后,都觉得这个安排周全,纷纷表示赞同。
接着仲昆问夏师傅:“夏水村有几家银行?”
夏师傅不假思索地回答:“有两家,一家农业银行,一家农村信用社。”
随后,仲昆又去咨询卞会计:“在那家开户好?”
卞会计站在办公桌前,条理清晰地分析起来:“信用社规模不如农行,但能享受当地政策优惠,譬如贷款支持、税收减免。我看就在信用社立户。”
这时,毕厂长打开自己的抽屉,从中拿出一叠钞票和一些单据,递向卞会计:“这是仲昆给的1万元钱,包含现金和单据,我个人用了300元,之后我补个借条。你清点一下。”
四人正围绕开户、款项事宜交谈着,大门口突然传来载重汽车的喇叭声。
“南京的机床来了,”
仲昆下意识地脱口而出。四人立刻从办公室走出来查看,只见一辆20吨的汽车吊开往厂里。夏师傅一眼便认出,这是运输队租来的——昨天卸车床时,租的就是附近汽车三队的汽车吊,有了它,卸机床的效率能提高不少。
仲昆向夏师傅打听当地银行情况:“夏水村有几家银行?”
夏师傅当即回应:“有两家,一家农业银行,一家农村信用社。”
随后,仲昆又找卞会计,询问开户选择:
“在那家开户好?”卞会计站在办公桌前,认真分析道:“信用社规模不如农行,但可享受当地政策优惠,譬如贷款、减免税收。我看就在信用社立户。”
仲昆点头表示同意。
两人正说着,毕厂长打开抽屉,拿出一叠钞票和一些单据递给卞会计:“这是仲昆给的1万元钱,现金加单据,我个人花了300元,我补个借条。你清点一下。”卞会计接过钱和单据,开始仔细核对。
四人正专注商谈时,大门口突然传来载重汽车的喇叭声。
“南京的机床来了,”
仲昆脱口而出,四人立刻从办公室走出来查看,却发现是一辆20吨的汽车吊。夏师傅一眼便知这是运输队租来的,昨天卸车床时,同样租了附近汽车三队的汽车吊,有吊车帮忙,卸机床的效率能大大提高。
汽车吊在铸造车间门口停下没多久,众人就看到两辆大货车从公路拐进来,这次才是真正拉着南京机床的车。很快,铸造车间里走出十几个人,他们都是村里运输队的,为首的夏队长是本村人,经验丰富。
夏队长迅速投入指挥,先让前面的货车开到预先留好的位置。车辆停稳后,他吩咐几名工人上车,用钢丝绳将机床牢牢捆住,接着指挥吊车司机挂好钢丝绳。一切就绪,夏队长伸出右手,做了个缓缓上升的手势,吊车慢慢将机床从货车上吊起约20公分,他立刻抬手示意停下,随后指挥货车驶离。
紧接着,夏队长安排工人把垫木和滚杠放到机床底下,吊车稳稳地将机床落在滚杠上。工人们马上将绞磨上的牵引钢丝绳拴到机床上,夏队长一声令下,十几人齐心协力:有的推绞磨,有的用撬杠,有的直接推机床,齐心协力将机床挪动了20多米,空出了原来的位置。
最后,夏队长让人撤走垫木和滚杠,指挥第二辆货车倒车进入,准备开始第二个机床卸载工作,整个过程有条不紊,尽显专业。
随着夏队长一声清晰的指令,第二辆货车稳稳停下,车上的机床在众人协作下缓缓卸下。就在这时,另一边传来动静——第一台机床已顺利被拖进了车间大门,朝着基座方向移动。
南京来的两位货车司机见两车货物都已安全卸完,便拿出收货单找到仲昆。仲昆仔细核对无误后,在单据上签下名字。司机们脸上露出轻松的笑容,与仲昆握手道别,随后便发动货车,朝着南京的方向驶去。
目送货车远去,仲昆转身返回车间。一进门,他便看到了令人欣喜的一幕:第一台机床已然精准就位,瓦工正往机床的地脚螺栓孔里浇筑混凝土,确保设备稳固。看着眼前高效推进的场景,仲昆不禁在心里感慨:还是吊车派上了大用场,这效率确实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