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骗取配方(2 / 2)

“那后来呢?他就给你了?”仲昆跟着问。

“师傅说毕庶模以前帮过咱们大忙,卖个配方也不算啥大事。”永明说着,抬手指了指桌上那张纸,“他当场找了张纸,把配方写下来给我的。就是这张,您看。”

仲昆拿起纸凑近看了看,片刻后点头:

“的确是我父亲的笔迹。”

一旁的岳父这时开口了,语气缓和了些:“永明,你做得对,诚实是好的。仲昆在这方面就不如你。这事就先这样吧。仲昆,这两天你亲自跑一趟金华,把配方给毕庶模送去,把15万块钱拿回来。记着,拿不到钱就别给配方,直接把配方还给你师傅。”

永明应了声“好”,又坐了一小会儿,没再多说什么,便起身告辞了。

书房的门刚合上,岳父脸上的温和便淡了,他转向仲昆,声音沉了下来:

“这颗棋子不能再用了。幸亏没把咱们的计划透给他。你去跟苏大成说一声,让他也提防着点——估计提成那事,永明也跟他师傅念叨了。”

仲昆皱了皱眉:“那……这钱怎么办?”

“过几天你取10万块出来,苏大成和永明,每人给他们5万。”岳父摆了摆手。

仲昆不甘心,琢磨着说:“要不咱把配方抄一份,就说毕庶模变卦了,把原配方还给他师傅,这不就省了钱?”

“你这是因小失大!”岳父瞪了他一眼,语气带着教训的意味,“不就10万块钱吗?权当你花10万买了个配方。真把配方还回去,你以为你父亲会信?反倒会把苏大成和永明都得罪了,值当吗?”

仲昆被噎了一下,看着桌上那张薄薄的配方纸,终是没再吭声。

办公室里的空气静了好一阵。仲昆端着茶杯的手刚放下,岳父的声音便打破了这份沉默,直截了当问起:“马骏那边准备的怎样?”

仲昆把前些日子的情况一五一十道来:“我和马骏去看过个地方,离县城约莫10公里,就在村边山脚下一大片沼泽地。地方挺大,有70多亩,过去炼过焦炭,后来改做铸造厂,现在生意不行,就那么不死不活悬着。村里只租不卖,一年租金10万。好在位置不错,紧挨着公路,交通倒是方便。”

岳父沉吟道:“这两天我抽时间去看看。就是远了点,不然倒能先给公司当仓库。对了,那边水电怎么样?”

“电该没问题,”仲昆应得干脆,“原来是铸造厂,没电能开工?肯定早弄好了。没有水,打口井就够用”

“这就好。”岳父点点头,话锋一转落到了正事上,

“我们现在有了配方,得抓紧筹备齿轮生产。分两步走:第一步,你去找苏达成,让他按你父亲厂里齿轮的材料,先给咱做找个样品,咱们先仿制着;第二步就是找地方建厂,要是顺利,先给拖拉机厂供一部分货——反正暂时不跟你父亲那边冲突,真被他发现了,就全推给马骏。”

他顿了顿,眼神沉了沉,又交代起另一件事:“最近没事就多往厂里跑。还有,你找个由头,就说外出跑业务时觉得公司名头更管用,劝你父亲把廷和齿轮厂改成廷和齿轮公司。这么一来,你就能顺理成章成法人,趁你父亲和仲明还没琢磨明白,把厂里的大权攥过来。”

仲昆听着,心里头犯嘀咕,岳父非要让他当这个法人,到底打的什么主意?他一时半会儿没摸透。但转念想起以往,岳父搞经商的路子从没走岔过,便把那点疑惑压了下去,只应着:“我知道了,这就去安排。”

八月的一天,仲昆接到了苏达成的电话。电话那头,苏达成告诉他:

“仲昆,跟你说个事,我们厂刚接到通知,8月21号要在山东烟台开个齿轮相关的学术研讨会,规模看着不小,你有没有兴趣一起去?”

这个消息像颗石子,在仲昆心里漾开圈。挂了电话,他没多耽搁,转头就把这事告诉了岳父。岳父听完,几乎没犹豫:

“去,一定得去。这是好机会啊,正好能摸摸全国齿轮厂家的底,还能攒不少生产相关的资料。对了,跟你父亲别说去烟台,就说莱阳拖拉机厂那边,你朋友有个亲戚是中层干部,你去跑跑,看能不能把咱们的产品打进去,也算为将来扩大生产铺路。”

岳父的话条理分明,仲昆点头应下,心里有了计较。

过了几日,仲昆把永明和苏达成约到了蓬莱村饭店。包厢里光线暖黄,他从随身的包里拿出两张储蓄单,递到两人手里——每张单子上,五万元的数字清晰可见。

“我从金华回来了,”仲昆开口,声音平稳,“毕庶模拿到配方后,当场就兑现了承诺,给了十五万现金。我怕路上带现金不方便,就在金华存进了我账户,回来后把你们的份转成了这两张储蓄单。”

永明和苏达成捏着储蓄单,对视一眼,眼里都有了笑意。

永明回到厂里,第一时间就找到了师傅廷和,脸上还带着没散去的喜色:“师傅,毕庶模八成是收到配方了。昨天晚上仲昆把钱给了,我和苏达成各拿了五万。”

廷和听着,缓缓点了点头,嘴角牵起一抹淡笑,没多说什么,可那眼神里的了然,倒像是早料到了这一步。

这些天,仲昆没回齿轮厂的宿舍,而是住回了家里,和马媛、女儿挤在仲伟的房间里。白天没事的时候,他总爱往西院的工地去,找孔庆生聊聊空气锤的学问。听着孔庆生讲那些器械原理、操作技巧,仲昆心里渐渐明了——真要想将来办个工厂,自己现在这点知识,实在是太少了。

办公室里仲昆向对面的父亲廷和提起了齿轮的销售一事:

“我一个朋友的亲戚,是山东莱阳拖拉机厂的中层领导,”他眼里带着点盘算的亮意,“我打算去一趟,看能不能拉上关系。”

廷和端着搪瓷杯的手顿了顿,:“你管销售,本就该多往全国跑跑。”他放下杯子,敲了敲桌角的销售报表,“咱们现在虽靠着拖拉机厂,但不能一棵树上吊死——真要是拖拉机厂倒了,咱们的齿轮卖给谁去?”

仲昆听着父亲松了口,往前凑了凑:“那我这两天就找那朋友,让他写封信,我先去莱阳探探路。对了爸,还有件事——咱们齿轮厂对外名头太小了,不如改成公司吧。过去没注册资金,现在有钱了,改成‘廷和齿轮公司’,听着就气派。”

“改公司?要办啥手续?”廷和皱了下眉。

“简单得很,”仲昆摆了摆手,“让马媛去银行开个10万元的存款证明就行。”

廷和沉吟片刻,点了头:“要是没啥妨碍,就办吧。”

第二天一上班,仲昆就叫了马媛:“你去信用社办张10万元的保函。”等马媛把保函拿来,他又翻出齿轮厂的营业执照、公章,一股脑儿揣进包里往县工商局去。没多会儿,“廷和齿轮公司”的营业执照就攥在了手里,法人那一栏,清清楚楚写着“杨仲昆”。他没歇脚,又拐去刻印社,新的公章、财务章、合同章刻得锃亮,带回厂里。之后又陪着马媛去信用社,把银行账户的手续也一一办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