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家族企业覆灭启示录 > 第56章 伞齿轮试制成功

第56章 伞齿轮试制成功(2 / 2)

他往旁边挪了挪,实验台上的仪器亮着绿灯,传感器的探头稳稳对着试验位。永明把样品放在台上,仲明攥了攥手心,看永明拿起样品对准试验位,只等一声“开始”,这盼了许久的试验,就要在这一刻启动了。

试验台的指示灯次第亮起,永明的手落在操控面板上时没有丝毫迟疑。他熟稔地将载荷参数调至额定载荷的80%——这是测试的起点。

随着指令下达,齿轮缓缓转动起来,起初是极轻微的嗡鸣,随即归于平稳。金属齿牙咬合的节奏均匀得像钟表的摆,监测屏上的曲线也温顺地伏在正常区间里:温度稳定在32℃,转速误差不超过0.5%,连最敏感的振动监测数值都贴着基准线,纹丝不动。

他没有停顿,再次按向加载键。载荷以每5%为梯度缓慢攀升,屏幕上的数字跳一下,他手里的笔就跟着在记录本上划一下。“90%,应力280MPa,振动0.05/s”“95%,应力350MPa,无异常磨损”

当载荷数字跳到“100%”时,监测屏上的曲线终于有了波动。齿根应力的数值窜到500MPa,像根被轻轻拽起的线;振动幅值也颤了颤,停在0.1/s。永明俯身凑近观察窗,强光下,齿面依旧泛着冷亮的金属光泽,连最容易磨损的齿顶边缘都光洁如新。

“继续加?”旁边的仲明凑过来,声音压得低,眼里却亮着光。永明没回头,指腹按在加载键上:“按方案来。”载荷数字一路往上跳,120%,130%,150%——当这个远超设计预期的数字定格时,实验室里静了一瞬。齿轮还在转。

监测屏上的参数依旧没“闹脾气”,应力虽涨到700MPa,却没超出材料极限;振动幅度只是微微晃了晃,远没到预警线。永明、仲明和苏达成三个人隔着试验台对视,刚还绷着的脸都松了,苏达成伸手拍了拍试验台侧面,低声笑:“这小家伙够扛造。”

永明深吸口气,推到了180%。

这次齿轮的反应很直接,轻微的振动顺着试验台传上来,伴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噪声。永明抬腕看表,笔在本子上记下“180%载荷,振动噪声出现”,随后便不眨眼地盯着监测屏。

20分钟过得像拉锯。油温从32℃爬到41℃,没超警戒值;应力稳定在820MPa,离断裂极限还有余地;再看齿面,强光下依旧没见裂纹或磨损的痕迹。

苏达成先开了口,声音里带着笑意:“按标准,这算彻底合格了——何止合格,这余量够扎实。”

试验一结束,仲明心里那股劲儿还没下去,脚步早带着人往销售科跑。推开办公室的门,他手都没顾上擦把汗,抓起桌上的电话就给厂里拨了过去。

电话响了没两声就被接起,听筒里传来廷和熟悉的声音,没等仲明开口,反倒先传来一句反问:“是不是成功了?”

“是的,爸爸!”仲明难掩兴奋,随即又带着点不解,“您怎么知道?”

“一来电话,我就知道成了。”廷和的声音里带着几分肯定的笑意,“真要是失败了,你们哪还有心思来打电话。”

“那我们这就直接去翻砂厂了。”仲明跟父亲说了句,挂了电话便往门外走。

金生的130车早停在路边等好了,车一发动,径直往翻砂厂开去,稳稳停在了煅打车间门口。仲明和永明几乎是同时跳下车,迈开步子就往车间办公室奔。

“可算把你们等来了!”二人刚进门,办公室主任就迎了上来,脸上带着些如释重负的笑,“等了你们半上午,心里直打鼓,就怕你们不来,变卦了。”他说着往车间方向指了指,“我一早就让孔庆生领着工人,把空气锤的那些配件都找出来了,全搬到电炉旁边摆着了。”

仲明摆摆手,语气干脆:“说好了的事,哪能变卦。早上先去送了趟货,耽误了点时间,所以来晚了。”

他边说边摘下肩上的挎包,伸手往里一掏,两捆用纸条捆得紧实的钱被拿了出来。他举了举钱,问办公室主任:“这钱交给谁?”

办公室主任往旁边办公桌指了指,介绍道:“这是我们厂的会计,你交给她就行。”

仲明应声走过去,将两捆没拆封的钱递给了女会计。会计接过钱,仔细拆开封条,一张一张数得清楚,数完后从抽屉里拿出收据本,提笔写好,撕下来递给仲明。

“收好了。”她说了句,便拿着钱往财务科去了。

车间主任领着仲明和永明,脚步沉稳地走向空气锤所在的区域。远远地,就见孔庆生带着五个工人已等候在那里,每个人脸上都透着利落劲儿。

另一边,金生熟练地把130车倒了过来。孔庆生见状,立刻指挥工人们动起来——先把配件稳稳搬上车的前部,特意给后面留出了放电炉的位置。早有准备的他,此前已支起一个约4米高的三脚架,顶端挂着手拉葫芦,此刻电炉正被葫芦吊在半空,离地面约莫1米。这电炉体积不算大,一米多高,重约一吨,金生没费多少力气就把车倒到了电炉下方。紧接着,孔庆生反拉手拉葫芦,动作干脆又稳当,电炉一点点下降,最终稳稳落在了130车上。

仲明看着三脚架和手拉葫芦,想起回厂后卸电炉还得用,便转头对车间主任说:“主任,这三脚架和手拉葫芦我们先借用一下,等下次来拉空气锤时再还给你们。”

车间主任听了,摆了摆手笑着说:“嗨,拉走就别想着还了,送你们了!这东西,我们厂里不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