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昆略一思索:“不用我跑。我给永明打个传呼,让他一上班就去机电公司买,然后送回来,这样不是更快。”
廷和一拍脑门,露出恍然的神情:“这点我是忘了。幸亏你想到这样,就快多了。”
话音未落,办公室的门“吱呀”一声被推开,仲明、仲芳和晓芬说笑着涌了进来。晓芬手里提着个铝制饭盒,热气正从缝隙里悠悠冒出:
“哥,给你带了早饭,豆汁儿配焦圈,还热乎着呢!”
仲昆刚按下传呼机发送键,闻到熟悉的香气,肚子适时地叫了两声,便笑着接过饭盒,在一旁的长凳上坐下。
“叮铃铃——”尖锐的电话铃声骤然响起。廷和一个箭步冲过去,抓起听筒:“喂?”
“是师傅吗?我是永明,有什么急事呼我。”听筒里传来永明气喘吁吁的声音。
“是我!咱厂淬火炉里的硅碳棒烧毁了,你马上去机电公司买几只2000瓦的,长度75公分,买到后立即送回厂里急用!”
廷和挂断电话的瞬间,厂区的的上班铃声响了。小白风风火火地推门而入,看到办公室里已经聚齐了人,拉过一把铁椅子“哐当”坐下,随手把安全帽往桌上一扣。
廷和翻开笔记本说:“今天的班前会内容不多,主要是淬火炉的电炉坏了,今天的主要精力放在修淬火炉。修好淬火炉后,马上将加工好的齿轮淬火,然后送到珩齿机研磨。小白,你把你们的情况说一下。”
小白清了清嗓子:“蜡模已经做了500多个了,放在新仓库里,我这边一切正常,就是石蜡只能用两天了。”
仲昆咽下最后一口焦圈,抹了抹嘴站起来:
“开完会我就回城采购材料,永明今天早上去不了拖拉机厂,我替他去一趟,让他们做好准备。等我们生产的齿轮一到,马上就进行破坏性试验。”
廷和点点头,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大伙儿加把劲,争取今天把淬火炉修好,别耽误了生产进度!”
2.17齿轮加工—淬火和珩齿
不到9点半钟,一辆出租车,稳稳驶进了齿轮厂的大门。车门迅速拉开,永明迫不及待地从出租车里跳出,怀里紧紧抱着一小箱硅碳棒,脚步匆匆地朝着铸造车间奔去。此时的铸造车间里,廷和、老李师傅以及村里的电工正忙碌着。烧坏的硅碳棒堆在一旁,三人眉头紧锁,手上不停歇地拆除着损坏的部件。就在他们为缺少替换的硅碳棒而焦急万分时,永明抱着箱子冲进了车间。看到永明出现,三人不约而同地抬起头,异口同声地问道:
“怎么这么快?”
永明一边喘着粗气,一边急切地解释道:
“我怕骑自行车耽误时间,就临时叫了一辆出租车。价格讲得很低,只有20元。马上我还要跟他回拖拉机厂。”
话音刚落,他便将盛硅碳棒的箱子交到廷和手里,来不及多做停留,又迅速跑出了铸造车间,身影很快消失在车间门口。
廷和小心翼翼地打开箱子,只见里面整齐地摆放着6支硅碳棒。电工熟练地从中拿出两支,在仲明的默契协助下,开始安装工作。不一会儿,安装便顺利完成。电工深吸一口气,打开加热开关。几秒钟后,硅碳棒缓缓开始变为暗红色。他又及时关上加热开关,和仲明一起,小心翼翼地把坩埚抬到淬火炉里。
完成这一系列操作后,转头对廷和说道:“淬火炉现在可以使用了!”
老李师傅听到后,马上动作起来。他首先接通淬火炉电源,启动加热开关,按照设定的升温曲线缓慢升温。他说:
“升温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因炉体和工件热胀冷缩不均匀而产生裂纹或损坏设备。一般来说,升温速度可根据淬火炉的功率和工件的材质、尺寸进行合理调整,通常控制在每分钟5 - 15c。”
当炉温升至接近设定温度时,适当降低升温速度,使炉温缓慢稳定在设定的淬火加热温度。此时,老李师傅对炉温进行校准和微调,确保炉内温度均匀性符合工艺要求。当炉温达到设定温度并稳定一段时间后,他打开炉门,将装有齿轮的料框小心地装入淬火炉内。装料完成后,迅速关闭炉门,确保炉门密封良好,减少热量散失。
齿轮装入淬火炉后,开始进入保温阶段。保温时间根据工件的材质、尺寸和加热设备的特性而定。一般来说,工件尺寸越大、材质导热性越差,保温时间就越长。在保温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炉温,使其保持在设定的温度范围内,波动范围一般不超过±5c。
20分钟后,保温时间达到工艺要求,老李师傅迅速打开炉门,使用夹具将料框快速取出,并放入预先准备好的冷水中进行冷却。冷却过程迅速、准确。为了保证齿轮获得所需的淬火性能。老李师傅不停外排冷却水,补充新的冷却水,同时不停察看冷却水的温度。当冷却水的温度低于100c,他迅速从冷却水中将料框取出,并对每个齿轮进行检查,看是否有变形、开裂等质量问题。确定一切正常后,马上把齿轮放到水槽里进行清洗,清洗的目的是去除工件表面残留的淬火介质和杂质。
在机床轰鸣声交织的车间里,廷和的手里拿着淬了火的齿轮,他握紧小锤轻轻敲击,清脆声响如银铃荡开,在廷和听来,这是最美妙的音乐。他疾步走向正在调试设备的吴宏。
此刻的吴宏俯身于珩齿机前。他用手指轻转手轮,感受刀架立柱进退的细微反馈,像在触摸机械的脉搏。无间隙滚珠丝杠在他的调试下,仿佛被赋予生命,精准实现剃齿的不等量分级与微量回程;顶针座在液压系统的控制下,随着脚踏与手动操作自如开合;电子传感器在他的检测下,如同敏锐的眼睛,精确丈量着工作台的每一寸位移。
作为珩齿工艺的核心,那枚特殊塑料与磨料融合的齿轮珩轮,在吴宏手中如同珍宝。他根据齿轮材料特性与加工精度要求,精心挑选磨料粒度与硬度,每一次抉择都关乎着最终成品的精度。安装时,他屏住呼吸,将珩轮缓缓套上主轴,用专用工具反复校准同心度,直至这枚精密刀具在旋转时纹丝不动。
接过廷和递来的齿轮坯料,吴宏的眼神瞬间锐利。他逐寸检查坯料表面,任何细微的磕碰与裂纹都逃不过他的目光。高精度夹具将齿轮稳稳固定后,百分表的指针在他的操作下开始跳动,每一个数值都牵动着他的神经,直至确认误差在微米级的安全范围内。
随着珩齿机的嗡鸣响起,车间里奏响了精密加工的交响曲。高速旋转的珩轮与工件默契共舞,工作台按程序规律往复,每一次反向都如同精心编排的舞步,将齿面打磨得光滑如镜。吴宏的目光紧锁设备,双手在控制面板上精准操作,不放过任何异常波动。
短短十分钟,一枚完美的齿轮诞生。吴宏小心翼翼取下工件,手指残留的温度与金属的凉意交织。当他将齿轮递给廷和时,两人相视一笑,无需言语,齿轮表面流转的光泽,便是对这场精密协作最好的褒奖。
廷和的掌心紧紧攥着新造出的齿轮,金属表面的齿纹硌得生疼,却比任何时候都让人安心。这个在图纸上反复推演、在梦里无数次成型的零件,此刻终于带着机床切削的温度,实实在在躺在他手中。他深吸一口气,胸腔里翻涌的兴奋几乎要冲破喉咙——第一步迈出去了,哪怕前方荆棘遍布,他也绝无退路。
\"吴宏!\"廷和三步并作两步冲到机床旁,\"午饭前再赶制九个齿轮行不行?要是来不及,咱们就推迟开饭时间!\"
吴宏头也不抬,手中的操作却丝毫没慢下来,爽朗的回应从轰鸣的机床声中穿透而出:
\"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话音未落,他的双手已经在控制面板上翻飞,机床重新发出有节奏的嗡鸣,金属碎屑如同银亮的星子簌簌坠落。
廷和干脆搬来一把折叠椅,就着机床运转的震颤声坐下。他目不转睛地盯着旋转的工件,看着刀具精准切入金属。吴宏则全神贯注地调整着参数。
午休铃响起时,机床边已经整齐码放着五个崭新的齿轮。仲明快步走来,刚要开口催促父亲吃饭,就被挥手打断:
\"你把饭拿到办公室,先给永明发个传呼。然后吃饭。等他回电时,就说齿轮做好了,下午送十个去拖拉机厂做测试。我得陪着吴宏把剩下的齿轮做完。\"
仲明张了张嘴,终究只是点点头。车间里此起彼伏的机器轰鸣声中,他的脚步声渐渐远去。时针悄然划过一点,最后一个齿轮从机床上缓缓卸下。吴宏长舒一口气,伸手抹了把额头的汗,油乎乎的手指在脸上蹭出一道灰印。早已候在一旁的仲明立刻捧来油纸和小木箱,三人围在工作台前,反复核对齿轮的每一处参数。确认无误后,才小心翼翼用油纸裹好,轻轻放进木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