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主任从办公桌前缓缓站起身,他的目光扫过桌上堆积如山的文件,随后,他的手指向一份醒目的文件,声音中带着喜悦:
“你们看,昨天县里发的简报,副县长还特意点名表扬了杨家庄的齿轮厂!动作迅速,进度快,在我负责抓的这几个项目里,它可是最出色的一个!”
话语间满是对齿轮厂成绩的认可与赞赏。他接着说:
“明天我还要去县里开会,你们要是有什么困难,尽管说,我一定帮你们反映!”
他的语气诚恳而坚定,那神情仿佛在告诉大家,只要有困难,他就是大家坚强的后盾。听到巩主任的话,廷和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他真诚地回应道:“谢谢巩主任的关心,现在的困难,我们自己就能克服。有了钱做后盾,我们信心百倍!”廷和的话语充满了自信与底气。办公室里,三个人的笑声此起彼伏,欢快的氛围弥漫在每一个角落。而这份来自县里的表扬,无疑是对他们最好的鼓励。
时间就像指间的流沙,不经意间从指缝溜走。当杨洪奎两人回到齿轮厂的时候,时针已经悄然指向下午3点多。
一进厂门,“廷和齿轮厂”的牌子立在传达室门前的墙外,葛叔正拿着毛巾擦拭,那牌子本就一尘不染,可葛叔依旧认真细致呵护它。葛叔提议找钉子把牌子挂起来,廷和却郑重其事地说:
“那不行,挂牌子是个大事,要搞个仪式。明天上午,杨书记把村委的人都叫过来,买两挂鞭炮。杨书记讲几句,弄块红布,把牌子盖上,然后杨书记来个揭牌仪式,放过鞭炮之后,牌子就正式挂上了。中午请村委的领导吃一顿饭,表示庆祝。”
他的话语里满是对齿轮厂未来的期待,是开启新征程的标志。随后,廷和带着洪奎来到车间中频炉基座旁。廷和的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说道:
“多亏仲明想到用水玻璃做凝固剂的方法。你看,昨天浇筑的混凝土已经完全凝固了。”
说着,他拿起旁边的锤子砸了一下,混凝土纹丝不动。
“不加凝固剂,石子就会从水泥里剥落下来。看这个强度,明天把中频炉吊装上去没有问题。”
廷和的言语间满是对钟明的赞赏,也透露着对车间建设顺利推进的欣喜。他们又移步到加工车间,车床基座已然浇筑完毕,瓦工正在仔细磨面,仲明正专注地指挥着浇筑滚齿机的基座。虽是初冬,寒风凛冽,气温很低,但工人们额头都沁出了汗珠。钟明看见父亲和杨村长,赶忙走过来,指着滚齿机基坑说道:
“我比图纸向外多放了10公分,因为没有看见机器,怕一但包不住,将来填补要费不少事。”
他又指了指东侧的珩齿机基座,表面的水泥地面已经破碎,工人正在向下挖土。仲明说:
“争取明天一天把基础浇筑完。”
从他的话语和神情中,能感受到年轻人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和对目标的执着追求。走出车间,廷和带着杨村长参观食堂和餐厅。廷和的老伴和女儿正在食堂忙碌地准备晚饭,看到杨书记进来,赶忙擦了擦手迎上前:
“杨村长怎么有时间过来了,多提提意见。”杨书记感慨道:“这么快把食堂搞起来,不容易呀,你们辛苦。”
走进餐厅,桌椅板凳摆放整齐,家具厂的高效让人惊喜。
回到办公室,整个厂子参观完毕。廷和给杨书记让座,拿起暖瓶冲了两杯茶,说道:“忙了一下午,也没有坐下来喝口水。”廷和的话语里带着些许疲惫,却也有着难掩的成就感。
“这些日子忙得晕头转向。一把年纪了,真不愿意遭这个罪,不过看看4个孩子都很听话,出点儿力就觉得值得了。说来说去,一辈子那点儿心思不就是在孩子身上。”
他的话朴实无华,却道出了无数长辈的心声,也让人看到了一个父亲为了子女、为了事业不辞辛劳的坚守。
1.21 基座攻坚
说话间,桌子上的电话铃骤然响起。廷和快步上前,抓起听筒,对面传来永明熟悉的声音:
“师傅,今天已经将车装好了,明天一早出发,估计9点半左右就能到厂子。你准备好垫板,还有滚杠。车间基本上都搬空了,你的那些徒弟听说给你搬,比往自己家搬还积极,连把小铲子都不放过。”
廷和声音里满是感激:
“谢谢你,辛苦了。路上一定注意安全。”
挂断电话,他转过身,对杨村长说道:
“今天我就不用去汇报了,碰头会也不用开了,一会儿咱们一起走,我去供销社买两挂鞭炮,扯二尺红布,千万不要忘记了。明天早上8点钟,来厂里举行挂牌仪式,带上村委你所有的兵来助助威。”
两人并肩走出办公室,分道扬镳。杨村长匆匆往家赶,廷和则直奔供销社。不大的供销社里,他仔细挑选着鞭炮与红布。买好东西,他又马不停蹄赶回厂里,将物品妥善放在传达室,转身就往车间走去。
车间内一片繁忙景象,滚齿机的基座已初具雏形,浇筑工作接近尾声。仲明正专注地调配珩齿机基座所需的水泥、沙和石子,仲伟和金生在一旁默契配合,铁锹与砂石碰撞发出有节奏的声响。廷和快步上前,一边对仲伟交代:
“你和金生开车去趟磨坊,把垫木和滚杠拉回来,放在铸造车间门口。明天上午,赵永明就把中频炉那些设备拉回来往车间里搬。搬运时要用这些工具。”一边伸手接过仲伟手中的铁锨,加入干料搅拌的工作。
“三种材料都够了吧?”
廷和一边用力翻动着料堆,一边询问。仲明抬手抹了把额头上的汗,指了指旁边的材料堆:
“你看,那不是还剩了一点?石子多一点,也不到半立方,将来机床来了,浇筑地脚螺丝要用上一点,基本上剩不下。”
在众人齐心协力下,不到半小时,珩齿机基座的混凝土干料便搅拌完毕。此时基坑的挖掘还未结束,仲明拿着尺子仔细丈量,对正在挖坑的两名工人说道:
“向下再挖10公分,然后修修边儿,就可以回家了。”
随后,他与廷和一同返回办公室。办公室里,廷和语气沉稳地对仲明安排后续工作:
“今天的碰头会就不用开了,我刚才去信用社把今天的进度已经报告给了巩主任。今天晚饭就在厂子里食堂吃,你今天要把厂里下一步的人员安排列个提纲。那些帮忙的工人明天设备搬完以后基本上没有事。咱们需要的可以留下正式开始上班,剩下的回村。我已和杨村长谈妥,这几天来干活的工人,每人每天给10元钱。统计好数字,把工资结算给村里。剩下的留厂按月发工资。工资多少?你先拟个方案。待仲昆回来以后,咱们一起议议。那些岗位需要多少工人,你先拿出个计划来。”
窗外暮色渐浓,办公室的白炽灯将两人的身影拉得很长。明天,新设备即将进厂,挂牌仪式也将如期举行,一切都昭示着,厂子即将踏上一段充满挑战与希望的全新征程。
冬日的暮色快要降临齿轮厂。廷和看着新笔记本的封面\"工作日志\"四个字在昏黄的台灯下映入眼帘,仿佛将过往三十载车间岁月都凝进了这四个字里。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翻到第一页他写到:今天是86年11月22日。齿轮厂就要正式挂牌儿开业了。虽然现在还在筹建,但离出齿轮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恍惚间,他仿佛看到齿轮在油亮的机床上缓缓成型,金属的冷光映着工人师傅们额角的汗珠。
\"爸!妈叫吃饭啦!\"
仲伟风风火火撞开办公室门。这声呼喊惊散了廷和的思绪。他轻轻合上笔记本,夹进抽屉最底层——那里整齐码放着三本同样的工作日志,每本都沉淀着岁月的重量。
食堂飘来的面香混着炒白菜的烟火气,将寒意驱散了大半。仲明仲伟兄弟俩端着热气腾腾的瓷盆,盆沿凝结的水珠在灯光下晶莹闪烁。廷和望着老伴儿鬓角新添的白发,她正小心翼翼地把炖白菜里仅有的几块五花肉,分别夹进孩子们碗里。女儿仲芳扎着褪色的红头绳,踮脚将刚出锅的炝炒土豆丝摆上桌,油星溅在围裙上,开出一朵朵焦黄色的小花。
\"来真格的!\"
葛叔晃着酒瓶大步流星走来,玻璃瓶身上\"景阳冈\"三个大字映得他满脸红光。搪瓷杯碰撞的清脆声响里,每个人脸上都浮起暖意。廷和望着碗里翻滚的面条,想起吸饱了白菜帮子的清甜,连带着冬日的冷都化进了这碗浓稠里。葛叔打开酒瓶,在廷和和自己的杯里各倒了半杯,刚要往仲明的杯里倒,仲明说:“葛叔,我和仲伟都不会喝酒。”
窗外的风突然变得温柔起来,隔着蒸腾的热气,廷和看见老伴儿眼角的笑纹里盛满了欣慰。葛叔咂着酒,喉结上下滚动,把搪瓷杯重重搁在桌上:
\"这剩下酒啊,得留到齿轮出厂那天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