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联盟的雏形(2 / 2)

2. 军事指挥与防卫责任:

雷战阐述了建立联合舰队的构想,但强调在面临“清理程序”级威胁时,必须由地球同盟最高司令部实施统一指挥。

赵锐和李振邦则坚持,各殖民地必须保有相当规模的、受本地指挥的防卫力量,以应对日常威胁和突发情况,并提议成立一个由各殖民地防卫长官组成的军事协调委员会,而非完全听命于地球。

“远水解不了近渴,”赵锐沉声道,“当巨兽冲到墙下时,我们不能等着地球的命令。”

3. 代表性与决策权:

白锐博士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章程草案中,最高决策机构‘星际理事会’的席位分配,似乎过于倾向地球。殖民地为整体文明承担了前沿风险、贡献了独特资源和数据,理应在决策层拥有更实质性的代表权和投票权重,而不仅仅是咨询权。”

这一点得到了所有殖民地代表的赞同。他们要求建立一种更公平的、能反映人口、贡献和战略重要性的席位分配公式。

会议从地球时间的清晨持续到深夜。争论异常激烈,各方都在为自身的生存空间和发展利益据理力争。

地球方面担忧权力过于分散会导致效率低下和资源内耗;殖民地方面则警惕过度集权会忽视本地需求,甚至沦为单纯的资源提取地和兵源场。

林风大部分时间沉默地听着,只在技术相关议题上发言,强调数据共享、技术标准统一和【蚩尤】\/【伏羲】网络在协调中的中枢作用。

经过多轮艰苦的磋商、妥协和条款修改,一份初步的、带有过渡性质的《星际同盟章程》框架终于艰难达成:

· 承认各殖民地在服从整体战略(尤其是“金乌”计划)前提下的有限自治权, 包括资源管理、内部事务和日常防卫。

· 建立联合舰队,但允许各殖民地保留一定数量的地方防御舰队, 接受双重指挥(最高司令部战略指挥,本地战术指挥)。

· 扩大“星际理事会”, 采用新的席位分配方案(综合考虑人口、Gdp贡献、战略位置、科技贡献等因素),地球仍占据主导但非绝对多数,殖民地代表获得了实质性的投票权。

· 成立常设的协调委员会, 下设资源、军事、科技、民生等分委会,由地球和殖民地代表共同组成,负责日常协调和执行。

· 明确“最高指导原则”适用于所有人类疆域, 包括与地外文明接触的伦理规范。

这份章程远非完美,留下了许多模糊地带和有待后续谈判的细节,但它标志着人类文明的政治结构从一个以地球为中心的帝国模式,开始向一个更为松散、更具代表性的星际联邦制联盟迈出了第一步。

当与会代表们——无论是实体还是投影——最终在章程初步框架上落下电子签印时,所有人都感到一种巨大的疲惫,但也有一丝微弱的希望。

联盟的雏形已然显现。它脆弱,充满了内部张力和不确定性,远未达到铁板一块。但在“清理程序”和未知第三方带来的巨大外部压力下,这是人类不同分支为了避免各自为战、最终被逐个击破而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会议结束后,李振邦的全息投影消失前,对林风微微点了点头。赵锐揉了揉眉心,似乎已经开始思考如何回去落实防卫自主权。白锐的身影则悄无声息地淡去,仿佛从未出现过。

周喆主席看着变得空荡的议事厅,对身边的雷战和林风轻声说:“只是一个开始。未来的路,只会更艰难。”

真正的考验在于,这个仓促形成的联盟,能否在即将到来的风暴中存活下来,并最终凝聚成一股真正强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