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智慧的火花(1 / 2)

幽渊星,“倾听者”基地,深层观测站。

与希望星的穹顶和潘多拉的焦土不同,这里只有永恒的人造光源切割出的冰冷金属轮廓,以及仪器运行时低沉恒定的嗡鸣。

空气循环系统带走了人类活动的气息,只留下经过严格过滤的、略带臭氧味的洁净空气,仿佛要将自身的存在感降至最低。

白锐博士——幽渊星项目的总负责人——正凝神望着眼前巨大的单向观察屏。屏幕被分割成数十个画面,实时传输着目标穴居人部落“深爪族”洞穴各处的监控影像。

经过数年的隐蔽观察、音频采集和超级计算机【伏羲】子节点的艰难破译,他们对“深爪族”的社会结构、基础语言(至少他们认为已掌握基础)、乃至部分文化禁忌都有了相当的了解。

但了解,不等于理解,更不等于接触。

此刻,观测站内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低声音量的辩论。辩论的焦点,是一段刚刚被捕捉到的关键影像:

“深爪族”的几名年轻成员,在一次失败的狩猎后,围着一堆潮湿的、无法引燃的地衣苔藓,发出沮丧而困惑的嘶鸣声。

他们似乎理解“热量”和“燃烧”的概念(他们使用地热温泉),却无法自主地“创造”火。

“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语言学家陈星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她指着屏幕上那些困惑的穴居人,

“‘火’是文明的关键催化剂!我们谨慎地展示‘取火’技术,不仅能建立信任,更能直观地展示我们‘知识’的价值,而非武力!这完全符合‘最高指导原则’中的‘非干预性引导’条款!”

“绝对不行!”安全主管马克·罗德里格斯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军人特有的谨慎,“‘最高指导原则’的核心是‘观察与非干预’!主动展示技术,尤其是‘火’这种能彻底改变他们生存模式的技术,是极其危险的越界!

我们无法预测这会给他们社会结构带来怎样的冲击!是带来进步,还是毁灭性的混乱?如果他们用火来相互攻击呢?这个责任谁负?”

“但原则中也提到,‘在确认对方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且接触可能带来互利前提下,可进行极其谨慎的、受控的初步交流’。”陈星据理力争,

“‘深爪族’已经表现出使用工具、复杂语言和社会协作!他们卡在了这一步,一个关键的台阶上!我们不是在强行灌输,而是在回应一个他们自身产生的‘需求’!”

“需求?那是你的解读!”马克反驳,“也许他们只是今天运气不好!也许他们明天就能自己发现钻木取火!我们的介入会扼杀这种自主性!”

“如果我们永远袖手旁观,那我们的观察又有什么意义?只是为了写一份详尽的报告,然后看着他们可能因为一次寒冬或一次狩猎失败而崩溃吗?”陈星的声音带着一丝理想主义者的急切。

白锐沉默地听着双方的争论,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控制台面。他理解陈星的学术热忱和人性关怀,也完全明白马克所担忧的巨大风险。幽渊星的任务如同在刀尖上跳舞,每一步都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屏幕。那些年轻的穴居人仍然围坐在那里,显得无助而沮丧。其中一个个头稍小的,甚至试图用两块石头碰撞,却只溅起几点微弱的、转瞬即逝的火星,引来同伴更加失望的嘶鸣。

就在这一刻,白锐做出了决定。

“准备‘曙光使者’无人机。”他的声音平静,却让争论的双方瞬间安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