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技术反哺(2 / 2)

终于,在经过数十次迭代后,第一具成功嵌入蓝晶并优化了能量场参数的实验型钻头被安装上了“獬豸-改”。

所有参与项目的人都屏息凝神地围在监控屏前。钻头启动,低沉的嗡鸣声似乎与以往有所不同。它接触岩壁……

奇迹发生了。

钻头几乎没有遇到任何阻力!就像热刀切黄油一样,轻而易举地没入了那曾经让旧式钻头折戟沉沙的坚硬岩层!

推进速度仪表上的数字疯狂跳动,瞬间达到了以往最高值的十倍以上!而且噪音和振动都大幅降低!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作业区爆发出一阵狂喜的欢呼!工程师们激动地拥抱在一起,几个月来的压力和疲惫在这一刻得到了释放。

新钻头技术被迅速推广应用。希望星的地下开拓进度一日千里,一条条坚固的隧道以惊人的速度向四周蔓延,连接起一个个规划中的资源点、农业区和居住舱段。陈健的战略,终于看到了成功的曙光。

按照地球同盟的知识共享协议,这项突破性的“复合谐振钻探技术”的详细数据、蓝晶的特性分析报告以及能量场参数,被通过中微子通讯传回了数光年之外的太阳系。

地球,“南天门”基地,机甲研发中心。

林风正在为新一代“共工”机甲和大型工程机械的采矿效率问题头疼。小行星带和火星基地的资源开采,同样常常受限于坚硬的岩层和恶劣的环境。

当他收到来自希望星的这份“技术礼物”时,眼前顿时一亮。

“希望蓝晶……共振润滑……降低摩擦力……”他反复看着报告,思维飞速运转。

“立刻成立项目组!”林风对助手下令,“分析‘希望蓝晶’的合成可能性!或者寻找地球圈内的类似替代材料!重点不是模仿他们的钻头,而是吸收这个思路!”

他的团队很快抓住了核心:利用特定能量场改变目标材料表面的物理特性,从而极大降低挖掘或切割的阻力。

基于这一原理,他们成功开发出了 “共振瓦解采矿系统” 。这套系统并非直接安装在钻头上,而是集成在矿业机甲(如“矿工”型“应龙”改装版)的臂铠上。

当需要开采矿物时,机甲首先用这套系统向目标岩层发射特定频率的能量场,短暂地“软化”其表面结构,降低其有效硬度,然后再用常规的物理工具(如旋转钻头或液压破碎锤)进行采集,效率提升了数倍,能耗和工具磨损则大幅下降。

首批装备了“共振瓦解系统”的矿业机甲被紧急调往火星和小行星带资源点进行实测,反馈极佳!

一份标注着“来自希望星的技术反哺”的成功应用报告,伴随着感谢和建议进一步合作的讯息,又从地球传回了希望星。

当陈健和他的团队收到这份报告时,一种难以言喻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他们不再仅仅是地球的延伸和受援者,他们的挣扎、智慧和成功,已经开始真切地回馈整个文明。

“看来,我们这‘老鼠打洞’的活儿,也没那么掉价嘛。”陈健难得地开起了玩笑,看着屏幕上地球传来的新型矿业机甲的工作画面,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这条跨越数光年的技术反馈回路,第一次被真正打通。它证明了一个分散星海的文明,其各个部分能够相互支持,共同进步。

希望星送出的这份“礼物”,不仅加快了地球圈的资源开采,更极大地鼓舞了所有殖民者的士气——他们,正在成为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