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春雨滴落,潜移默化(1 / 2)

次日清晨,天光微亮。

李承乾走出卧房时,庭院中已经有仆役在洒扫。

为首的是一位年过五旬的老管家。

姓傅,

据说是魏铭专门从自己府中拨过来的。

为人精明干练,做事滴水不漏。

“傅管家。”

李承乾淡淡地打了个招呼。

“公子醒了。”

傅管家立刻停下手中的活计,躬身行礼。

态度恭敬得无可挑剔。,

“早膳已经备下,公子是现在用,还是稍待片刻?”

“现在吧。”

李承乾走到院中的石桌旁坐下,清晨带着湿气的微风拂面而来,令人精神一振。

他看着傅管家指挥下人端上精致的粥品和几样当地特色的小菜,每一个动作都井然有序。

他知道,

这位傅管家,名为侍奉,实为监视。

这座宅院里的每一个人,都是魏铭的眼睛和耳朵。

用过早膳,

李承呈对侍立一旁的傅管家说道:

“傅管家,我想看些书,不知能否请魏使君代为寻觅一些?”

傅管家脸上堆起笑容:

“公子想看什么书,尽管吩咐便是。”

“使君大人早就交代过,一定让公子在这里生活得舒心。”

“不必是经史子集,”

李承乾的语气平淡,仿佛只是随口一提,

“我如今对这些已经没了兴致。”

“若是有关于黔州本地的山川图志、水文地理、风土人情之类的杂书,便最好不过了。”

“再有,便是些关于农桑、矿冶的典籍,也一并寻来看看,权当打发时日。”

傅管家的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

但很快便被恭顺所掩盖。

他应声道:“是,老奴记下了。公子这是……打算研究些格物致知之学?”

“闲来无事罢了。”

李承乾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长安的风月,看腻了,便想看看这南疆的山水。”

“总不能在这宅子里,坐井观天吧?”

傅管家连声称是,退了下去。

不出两个时辰,

魏铭便亲自带着几名吏员,用一个大樟木箱子,抬了满满一箱书过来。

“下官听闻公子想看些地方志趣,特地将府衙库存的图籍都给您送来了。”

魏铭依旧是那副和气生财的笑脸。

他指着箱子里的书卷,

“这其中有前朝留下的《黔中记》,也有本朝勘定的舆图,还有些关于本地农耕、草药的杂谈,虽不成体系,但也能看个新奇。”

“至于矿冶之书,朝廷管制甚严,下官只寻到了几本前人所着的《辨矿篇》,聊胜于无。”

“有劳魏使君费心了。”

李承乾起身还礼,目光在那些泛黄的书卷上扫过。

魏铭摆了摆手,笑道:

“公子客气了。”

“您乃是戴罪之身,能安于此地,不惹是非,便是帮了下官大忙了。”

“这些许小事,何足挂齿。”

这话语中,

既有示好,也暗含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敲打。

李承乾像是没有听出那层深意。

只是点了点头,道:“使君放心,承乾如今一介庶民,只求能在这黔州,安度余生。”

魏铭满意地点了点头,又寒暄了几句,便告辞离去。

接下来的数月,

李承乾彻底沉浸在了这些故纸堆里。

他白天读书,研习地图。

将黔州境内的每一条山脉、每一条河流都牢牢记在心里。

到了夜晚,

他便在脑海中,将白日所学的知识与工业革命的技术相结合,进行无数次的推演。

他甚至开始在庭院的角落里,开辟了一小块田地。

亲自种植一些当地的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