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余边打蛋液边说:\"您要中意,以后常来住。
茜茜她们肯定也乐意来,就当多个家。”
\"嗯。”
刘小丽答得干脆。
如今她早不把自己当客——全因杨余待她如家人。
这份体贴,她心里暖融融的。
\"露台空荡荡的,屋里也少点绿意,改天种些好养的花草,添点生气。”
\"可不是,\"刘小丽眼尾泛起笑纹,\"放些绿植,屋里顿时鲜活。”
\"看来咱娘俩想到一块儿了。”
蛋羹搁进蒸锅,杨余忽然来了食欲:\"阿姨,烙张煎饼尝尝?突然馋这口了。”
\"尝两口成,油多了不好消化。\"
\"就解解馋。”
他说着又忙碌起来。
刘小丽盖好粥锅却没离开,倚着灶台看他掌勺。
都说认真的男人最养眼,灶台前这份专注更添魅力。
\"茜茜让我宠坏了,这么大姑娘连像样的菜都不会炒。”
她语气柔柔的。
\"您把茜茜培养得这么优秀,够能耐了。
做饭有我呢,反正饿不着。\"
\"你当家的总下厨哪像话,改天我得教她。
二十出头的人,总该能文能武。”
\"不急嘛。”
杨余手腕轻转,面糊在锅里摊成金黄圆饼。
这活计讲究火候,差之毫厘便要么散碎要么焦糊,都是遗憾。
杨余头回尝试烙煎饼,动作有些笨拙,成品模样普通。”
阿姨,您试试味儿咋样?\"
刘小丽夹了块尝过后笑道:\"味道确实香,就是模样差点意思。”
\"嘿嘿,练练就好。\"
……0\"小余,你这烙煎饼的手艺跟谁学的?\"
杨余手上动作未停,答道:\"打小就会,特别馋这口,我妈经常给我做,看着看着就学会了。”
刘小丽听后有些不好意思:\"瞧我这记性,不小心勾起你伤心事了。”
\"不打紧,早就释怀了。\"
杨余第二个煎饼明显娴熟许多,火候拿捏得正好,表皮金黄酥脆,香气扑鼻。
后面几个更是渐入佳境。
堪称完美。
忙活间,杨余额前沁出细密汗珠。
刘小丽瞧见,抽出纸巾替他轻轻拭去。
杨余转头笑道:\"阿姨,那天乔迁宴上看您跳舞,您知道我想到谁了吗?\"
\"谁啊?\"刘小丽来了兴致。
\"86版《西游记》里的嫦娥仙子,那份神韵特别相像。\"
该版嫦娥由年过三旬的演员演绎,仪态万方,深受观众喜爱。
\"净会哄人,我哪能跟人家比。”
\"真不是客套话,您的气质更显古典韵味,比嫦娥还动人。\"
刘小丽面颊微热。
心里漾起丝丝甜意。
真挚的夸赞总是让人心情愉悦。
\"你这张嘴啊,最会讨人欢心。\"
刘小丽眼带笑意站起身:\"我去喊茜茜她们来吃早饭。”
\"好。\"
\"哇!这煎饼也太好吃了吧!\"刘雨菲小口品尝,一脸陶醉。
\"喜欢吧?给你们一分钟想夸奖的词儿,好好夸夸我的煎饼手艺。”
\"包在我身上!\"刘雨菲痛快答应。
杨蜜也支着下巴作沉思状。
旁边的刘小丽和刘滔对视一眼,眼中满是无可奈何。
这几个孩子,吃个早饭都能闹腾起来。
不一会儿。”
我先来!\"
杨蜜忽闪着大眼睛望向杨余:\"这煎饼色泽如金,入口即化,唇齿留香,简直是人间美味。”
\"哎呀。\"
刘雨菲撅起嘴:\"蜜蜜,你把我要说的话都给抢了!嘿嘿,先下手为强嘛。\"
杨余忍俊不禁:\"蜜蜜,你是不是《中华小当家》看多了?'一五零'这种词,知道的说是煎饼,不知道的还以为在夸满汉全席呢。”
\"噗哈哈哈。\"
杨蜜笑得花枝乱颤,眼波流转间尽显娇俏。
刘滔打断道:\"别闹了,赶紧吃饭。”
\"知道啦。”
餐桌上摆放着金黄诱人的小米南瓜粥、香脆的煎饼、细腻的鸡蛋羹,还有蓬松的面包与冒着热气的牛奶。
搭配合理,令人食欲大开。
杨余咬了一口煎饼,得意洋洋地说:“今天早上我和阿姨配合得完美无缺,感觉如何?”
“太棒了!”
刘雨菲先是捧场,随即又补了一句:“不过最大的功劳还是我妈!”
杨余一时语塞。
“茜茜,你这亲生女儿当得真是尽职尽责。\"
“嘿嘿。\"
欢快的笑声在餐桌上回荡。
二十分钟后。
早餐时间结束。
杨蜜揉着肚子叹气:“昨晚烧烤都快撑到喉咙了,今早又吃这么多,到底是来度假还是来长胖的?”
刘滔撇了撇嘴:“别夸张了,多活动活动就能消化。\"
“运动简直要命!”
杨蜜向来能躺着绝不坐着,除了勉强练练八段锦,其他锻炼全靠刘雨菲连拖带拽。
刘雨菲忽然凑到她耳边,调皮地说:“不想运动也行,让余哥哥多出点力呗。\"
“你疯了吧!”
杨蜜的耳根一下子红透了。
对面的餐桌旁。
刘小丽瞥了女儿一眼——虽然压低了声音,但那调皮话还是飘进了耳朵。
这丫头跟着杨余久了,说话越来越没顾忌。
早餐过后,刘小丽和刘滔麻利地收拾餐具。
幸好有洗碗机帮忙,省了不少事。
后院的草坪上。
刘雨菲拉着杨蜜开心地转圈:“这里太棒了!以后经常来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