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急备案就绪:翊圣真君亲自督阵,一支由雷部、斗部精锐组成的快速反应小队已秘密部署在五行山外围空间节点,一旦佛门手段过激引发孙悟空剧烈反抗,或出现其他不可控变故,可立即介入,以“维持秩序”为由控制局面。
2. “首难”双叉岭预案最终确认:
* 资源调度司确认,玄奘离开大唐国境后,首遇劫难地点极可能为双叉岭,此处妖气盘踞,符合“初出茅庐,遇险受惊”的劫难模型。预案决定,天庭不直接扫清妖魔,而是派遣当值功曹暗中跟随,在其遇险时及时显圣,以“路见不平,天道昭彰”为由驱散小妖,救其脱困。此举既能彰显天庭存在,又不过度干预,符合“磨砺”主旨。
* 同时,宣化署已准备好相应的“民间传说”素材,待事件发生后,迅速在边境地区散播“玄奘法师洪福齐天,遇险自有神灵护佑”的故事,进一步巩固其“天命取经人”的形象,并为天庭的“护持”角色正名。
3. 对佛门动向的监控与反制:
* 巡天司加大了对灵山方向,尤其是观音菩萨化身的监控力度。确认观音已离开长安,但其一缕神识仍关注着玄奘动向。浩天判断,佛门在五行山的关键后手“紧箍咒”及授意人(唐僧)尚未就位,此刻仍是天庭施加影响的窗口期。
* 浩天密令太白金星,以“协调取经事宜”为名,向观音菩萨传递一份非正式照会,内容提及“闻听取经人已启程,天庭感其宏愿,为保其顺利度过初期艰险,已令沿途土地山神多加照拂,若有非常之变,亦可酌情援手”。此话看似通报,实为宣告介入,并划定了“初期照拂”的行动范围,试探佛门反应。
此刻,五行山下的孙悟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内心风暴。
玄奘辞别唐王、皇气加身的消息,通过仙官“闲聊”传入他耳中。他虽表面嗤之以鼻:“皇帝老儿?哼,管得着俺老孙么?” 但神识深处,那被取经大势牵引的感觉却越来越强烈。他烦躁地扭动身体,感受着山体沉重的压力,火眼金睛中闪烁着不甘与渴望交织的光芒。
“自由……取经……护法……”他低声咀嚼着这几个词,脑海中闪过无数念头:打上灵山?逍遥世间?还是……借此脱困,再图后计?种种可能性在他心中激烈碰撞。对值守仙官,他不再冷嘲热讽,反而偶尔会主动询问:“那取经的和尚,到哪儿了?何时能到俺这山下?” 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
而此刻,长安城外,化生寺。
盛大的水陆法会已然落幕。玄奘法师于大雄宝殿之内,静坐禅定,调整心神。明日五更,他便要辞别众僧,踏上那十万八千里的西行之路。殿外月光如水,殿内烛火摇曳,映照着他平静而坚定的面容。他不知前路具体有何妖魔,但菩萨点化、皇兄重托在身,其心志已坚,唯有一往无前。
浩天将目光从光屏上收回,落向殿外无垠的星空。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他轻声自语,“这东风,便是那金蝉子一步步走来的脚印,和那心猿压抑了五百年的……一声呐喊。”
长安辞君,风波已起。心猿意动,劫在眼前。这西游大幕的真正开启,只待明日黎明,那一声马嘶,第一步踏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