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消息如惊雷般传遍草原,更以八百里加急飞报长安!
武帝正于宫中焦虑等待,闻此捷报,霍然起身,仰天大笑:“好!好一个卫青!好一个龙城大捷!此乃朕北伐以来首胜!足以告慰天下!”
满朝文武亦为之振奋!此战虽斩获非极巨,然其战略意义无比重大:它证明了汉军有能力深入匈奴腹地并战而胜之,打破了匈奴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军心民心!
武帝当即下诏,重赏卫青及其部下,封卫青为关内侯!
此战结果,亦在洪荒各界引动涟漪。
天庭,巡天司。
仙官记录:“卫青部奇袭龙城成功,汉军首胜。其人身负之天罡星辉于战中显化,助其洞察先机,用兵沉稳。此星辉似与斗姆元君(北斗众星之母) 麾下某天罡星君有缘,记录在案,继续观察。匈奴龙城被破,其圣地气运受损,附着于该地的一丝微薄妖氛被天罡正气驱散。然匈奴主力未损,反激起凶性,大战将更惨烈。”
玉帝淡然道:“首胜虽微,然其势已成。着宣化署,可略降一丝微不可察的祥瑞之气于汉宫,以稳人皇之心,勿令其因小胜而骄狂即可。”
“臣遵旨!”
幽冥地府,奈何桥头。
此战亡魂陆续被引渡。判官查验:“汉军士卒,多为战死,有功于国,依律引入人道或天人道(功勋显着者)。匈奴守军,抵抗入侵,各安天命,依其生前善恶,分入人道、畜生道。暂无发现邪术扰魂现象。”
平心娘娘漠然颔首。
然,龙城之败,彻底激怒了匈奴军臣单于。
其秋,匈奴大举报复,数万铁骑猛攻渔阳郡,杀掠千余人,烽火照天。
武帝震怒,命卫青再度出塞,率三万骑出雁门,另遣将军李息出代郡策应。
卫青再度展现其稳健而精准的用兵风格,不与匈奴主力硬碰,而是寻其薄弱处,猛打猛冲,斩首数千级,再获胜利!
匈奴单于见渔阳、雁门方向汉军防御加强,遂改变策略,转而西向,集中兵力攻击上谷、代郡以东的辽西郡,杀辽西太守,掠民两千余;又败渔阳太守军千余人,围困将军韩安国(韩安国移屯渔阳);更入雁门郡,杀掠千余人。
北疆烽火遍地,形势再度危急!
武帝意识到,必须给予匈奴更沉重的打击,方能扭转局势。
元朔元年秋,武帝得报:匈奴骑兵再度侵入辽西、渔阳、雁门诸郡。
然此次,武帝并未急于派兵救援各郡,而是召集心腹将领,于未央宫密室中,手指舆图河南地(河套地区):
“匈奴屡犯东线,其王庭及主力必以为我注意力皆在东方。朕闻河南地水草丰美,距长安仅千余里,匈奴白羊王、楼烦王盘踞于此,犹如一把尖刀抵我咽喉。若遣一精锐之师,出其不意,西出云中,迂回至高阙,直插河南地,如何?”
卫青目光一亮,立即领会武帝意图:“陛下圣明!此乃‘攻其必救’之上策!臣愿往!”
武帝大笑:“善!朕予你三万精锐骑兵,出云中,西至高阙,再折而向南,收复河南地!此战若成,则关中无忧,北疆形势必将逆转!”
此策,乃武帝与卫青君臣默契之巅峰,亦是卫青军事才华彻底绽放之始。
天庭,巡天司。
仙官惊报:“陛下!汉帝此谋,暗合兵法精髓,其目标直指匈奴河南地,若成,则匈奴痛失膏腴之地,汉室气运将大涨!然此战凶险异常,孤军深入,迂回千里……”
玉帝眸光微凝:“卫青此子,天罡护体,用兵正道,合该建功。然匈奴亦非易与之辈…传令值日星曹,密切关注战场,若卫青有性命之厄,可略引天罡星力助其脱困一次,然不可过度干预胜负。”
“臣遵旨!”
幽冥地府,功过司。
判官提前记录:“大战将启,规模空前,亡魂数量恐激增。着令相关各殿,提前预备。”
西方极乐世界。
准提道人曰:“劫运加深,悲苦更甚。药师,可令‘地藏法脉’僧众,加强诵经超度之力。”
下界,卫青率三万精骑出云中,踏上了征程。
其行军路线极为大胆,西出云中后,并未直接南下,而是继续向西,迂回至匈奴防线背后的高阙塞,然后猛然挥师南下,如一把锋利无比的尖刀,直插白羊王、楼烦王统治的河南地!
匈奴二王猝不及防,部众溃散。卫青军势如破竹,斩首数千级,俘获牛羊百万头,驱走白羊王、楼烦王,完全收复了水草丰美的河南地!
此战,乃汉匈战争以来空前之大捷!战略意义极其重大:汉朝不仅夺取了匈奴最重要的牧场之一,更将防线向北推进了数百里,彻底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直接威胁!
捷报传回,武帝狂喜,下诏盛赞卫青之功,封其为长平侯,食邑三千八百户。并采纳主父偃之议,筑朔方城,设朔方郡,徙民十万实边,将河南地牢牢掌控在手。
经此数战,卫青“沉稳果决、出奇制胜”的名将风范彻底确立,其周身天罡星辉已化为实质般的统帅光环,威震北疆。其麾下亦聚集起一批能征善战的将领,如公孙敖、公孙贺、苏建等。
而就在卫青声名鹊起之时,另一位更为耀眼的天才,即将以更加炫目的方式,登上这场宏大战争的舞台,他将用无与伦比的勇猛与战术,将匈奴的噩梦推向顶点——那便是年仅十八岁的骠姚校尉霍去病!
天庭的目光,已开始悄然转向那颗即将爆发出炽烈如太阳般光芒的将星。幽冥地府,亦为即将到来的、更为惨烈的杀劫,做好了准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