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稷下学宫旧址附近。
邹衍负手立于山岗,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身后跟着几名好奇的弟子。他正在阐述其宏大的“五德终始说”与“大九州说”。
“天地有五行,五德相生相克,王朝更替,亦循此理。黄帝土德,夏木德,商金德,周火德,代周者必为水德!”邹衍语出惊人,“且我等所居,不过天下八十一分之一耳,是为赤县神州,之外尚有八大州,是为大九州!”
其学说恢弘想象,将阴阳五行与政治历史、地理空间相结合,充满了神秘主义色彩。此乃阴阳家之雏形,其感悟天地时,确曾偶得一丝天庭星部散落的残缺星图奥义,故能窥得些许天机,然其推演,多为臆测,却因其神秘性而对诸侯产生了巨大吸引力。
郑国、赵国等地。
邓析虽死,然其“刑名之学”仍有传承。公孙龙、惠施等人,专注于研究“名”与“实”的关系,辩论“白马非马”、“离坚白”、“合同异”等命题,以其思辨的精密与诡异着称,此乃名家。其思辨中,隐约带有上古截教修士论道辩法、阵法推演的遗风,更有一丝洪荒散修追求逻辑极致的影子,然其学说往往陷于诡辩,脱离实际。
楚地、吴越之地。
许行倡导“神农之言”,主张“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反对不劳而获,此乃农家思想。其说源自上古神农氏教民农耕的遗泽,代表了最底层农民的利益诉求。
另有计然、范蠡之辈,精于计算,主张根据市场供需治国理财,可视为经济家之萌芽,其算计之精,隐隐契合天庭财部运转之机理。
百家之言,已非星火,而是道道溪流,开始奔涌碰撞。儒家之“仁礼”,墨家之“兼爱”,法家之“法治”,阴阳家之“五行”,名家之“辩术”,农家之“并耕”……彼此争鸣,相互攻讦,又相互吸收。
列国诸侯,面对这纷繁复杂的思潮,态度各异。有的试图从中寻找强国之道(如魏文侯用李悝,楚悼王后用吴起);有的则视为蛊惑人心之说,加以禁止;更多的则是持实用态度,合则用,不合则弃。
而这思想界的空前活跃,亦彻底改变了战国格局。士人阶层凭借知识学说,周游列国,“朝为布衣,夕为卿相”之事屡见不鲜,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世卿世禄制度。“得士者昌,失士者亡”成为诸侯共识。人才的流动与思想的碰撞,进一步加速了各国的变革与竞争,战国大争之世,进入了以“变法图强”与“思想交锋”为标志的新阶段。
天庭,昊天镜前。
昊天上帝默观下界:“百家之势已成,人族智慧迸发,气运勃发,然其相互攻讦,亦生内耗。着宣化署,继续因势利导,略抑其极端,导其向善。”
西方极乐世界。
准提道人面露微笑:“墨家‘非攻’近我慈悲之念,农家‘并耕’合我平等之说,善哉!可再加引导。”
幽冥地府。
平心娘娘漠然道:“法家重秩序,合我九幽之理。然其严刑峻法,积累怨气业力,亦需记录在案。”
洪荒诸大能的落子与关注,使得这场发生于人间的思想盛宴,其背后交织着更为复杂、更为宏大的因果与博弈。百家争鸣的黄金时代,正式到来!其光芒,将照亮一个前所未有的乱世,并最终奠定华夏文明数千年的思想根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