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且,这仗怎么打,可不是一纸圣旨和一个督师名头就能决定的。”
他抬头,目光再次投向平北城的方向,声音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掌控力。
“传令下去,各营照旧,没有本督的将令,一兵一卒也不得妄动!”
“让我们的杨督师……先熟悉熟悉环境。”
他倒要看看,这位朝廷派来的督师,在这孤立无援、强敌环伺的北疆前线,能玩出什么花样。
而他叶展颜,依旧是这座大营真正的主人,是这数万将士唯一认得的统帅。
想要摘桃子?
先问问这北地的风沙和匈奴的刀箭答不答应!
杨一清在大营中安顿下来后,并未急于插手具体军务。
而是如同一位谦和的长者,每日在各营之间巡视,与中下层将校交谈,嘘寒问暖,关切粮饷。
其言语间对叶展颜按兵不动的策略表示出“理解”的同时,又隐隐透露出朝廷对尽快平定北疆的殷切期望。
“将士们求战心切,乃是忠勇可嘉!”
“本官定会向叶提督陈明利害,早日发兵,解平北城之围,不负诸位报国之心!”
他每每如此表态,言辞恳切,大义凛然。
这三日里,黄诚忠、关凯、赵劲等核心将领出奇地保持了沉默。
他们除了必要的军务汇报,几乎不主动去见叶展颜,更不再提请战之事。
他们似乎察觉到了什么,选择了冷眼旁观。
然而,那些被匈奴围城、同袍危难煎熬已久的中下层将校们,却被杨一清这番姿态所打动。
他们觉得这位朝廷派来的督师体恤下情,明事理,比那位一直“偶感风寒”、按兵不动的叶提督强多了!
渐渐地,开始有将校主动向杨一清靠拢,诉说着心中的焦躁和对战功的渴望。
杨一清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心中暗自得意。
他认为自己已经初步赢得了军心,尤其是中下层军官的支持。
虽然黄诚忠等高级将领态度暧昧。
但他觉得这或许是叶展颜积威所致,只要自己展现出能力和决心,未必不能将其争取过来。
“叶展颜啊叶展颜,你虽能征善战,却不懂御下之道,更不识时务!”
“如今军心向我,看你还能装病到几时!”
杨一清心中盘算着,决定不再等待。
第四日清晨。
杨一清穿戴整齐官袍,带着几名已经明确表示支持他的中高级将校,以及一批义愤填膺的中下层军官,浩浩荡荡地来到了叶展颜的中军大帐之外。
“本官杨一清,求见叶提督!”
“有紧急军务相商!”
杨一清站在帐外,声音洪亮,带着一股不容拒绝的气势。
帐内,叶展颜正与来福低声交代着什么,听到外面的动静。
他眼中闪过一丝预料之中的冷芒,随即脸上浮现出恰到好处的“疲惫”与“不悦”。
“进来。”他声音带着一丝沙哑。
杨一清带着众人掀帘而入,只见叶展颜依旧穿着便袍,斜倚在帅椅上。
其脸色似乎真的有些苍白,旁边还放着一碗冒着热气的汤药。
“杨督师,何事如此兴师动众?”
叶展颜有气无力地抬了抬眼皮,目光扫过杨一清身后那群情绪激动的将领。
“提督!”
一名性急的参将抢先开口抱拳道。
“末将等实在等不下去了!”
“平北城危在旦夕,数万军民翘首以盼!”
“我军在此空耗粮草,徒损士气,究竟要等到何时?”
“还请提督速速发兵!”
他话刚说完,旁边一人就抱拳接话道。
“是啊提督!匈奴人如今防备松懈,正是我军出击的大好时机!”
“再等下去,恐怕平北城就撑不住了!”
众将纷纷附和,群情激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