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恩威并济(2 / 2)

“但其麾下将士兵卒何辜?”

“并、雍二州百姓何辜?”

“如今大敌当前,河西危如累卵,绝不能再生内乱。”

李云韶抬起头,眼中含泪。

“提督之意是?”

“当务之急,是稳住局面,顺利交接权力。”

叶展颜沉声道,表情凝重继续道。

“需立刻向朝廷,尤其是向太后娘娘,陈明此间一切。”

他铺开纸笔,略一沉吟,便开始奋笔疾书。

第一封,是呈报皇帝和内阁的正式密奏。

他以东厂提督的身份,详细陈述了晋王李泓基私通鞑靼、隐匿煤矿、私炼焦炭、蓄养甲兵、意图谋反的种种确凿罪证。

此外,他还附上了密信、账册抄件等关键证物的清单,并禀明了已将晋王擒获,控制忻州的情况。

此奏言辞犀利,证据确凿,力求坐实晋王罪名,不容朝中有任何回旋余地。

写罢第一封,他换了一张信纸,笔锋一转,开始书写第二封密信。

这封信,是直接呈送给垂帘听政的太后武懿的。

语气与第一封的公事公办截然不同,更多了几分剖析利害、建言献策的意味。

他在信中首先强调了晋王罪行的严重性,表明其罪当诛。

但紧接着,他便笔锋一转,着重分析了并、雍二州此刻面临的复杂局势。

“……然并、雍之地,毗邻边塞,民风彪悍,军中多晋王旧部。”

“若朝廷处置过急,概以谋逆论处,恐逼反边军,届时内外交困,河西必失,胡马直驱中原,则社稷危矣!……”

“……臣冒死进言,当此非常之时,宜行权宜之策。”

“晋王虽罪大恶极,然其稚子无辜,年仅五龄,懵懂未知。”

“臣恳请太后娘娘、陛下明鉴,念在宗室血脉,上天有好生之德,赦免晋王家眷连坐之罪。并请旨,册封晋王幼子李昊为世子,袭承王爵,暂代统御并、雍二州,以示朝廷宽仁,安抚人心……”

写到最关键处,叶展颜笔下一顿,看了一眼对面紧张注视着他的李云韶,继续写道。

“……唯世子年幼,无法理政。晋王长女乐平郡主云韶,聪慧明理,深明大义,于此番平定晋乱中亦有功绩。”

“臣以为,可令乐平郡主以世子监护人之身份,暂代监理并、雍二州军政要务,直至世子成年。”

“如此,既可平稳过渡,避免动荡,亦可借郡主之手,逐步整顿吏治,清除晋王余毒,将并、雍二州军政权柄,真正收归朝廷掌控……”

这第二封密信,可谓深思熟虑。

既严惩了首恶晋王,又保全了其家眷,彰显了朝廷(太后)的“仁慈”与对宗室的“关怀”,避免了株连过广引发动荡。

更重要的是,通过册封幼子和让乐平郡主监政,名义上保全了晋王一系的体面。

实则将并、雍二州的实权,巧妙地转移到了与叶展颜合作,且在一定程度上受其影响的李云韶手中。

这等于是在法律和情理层面,为平稳接管晋王势力范围,铺平了道路。

写完两封密信,叶展颜用上不同的火漆印鉴封好,唤来两名最心腹的东厂干员。

“此二信,六百里加急,直送京城!”

“第一封呈交司礼监转内阁御前,第二封……务必亲自送到慈宁宫,面呈太后娘娘!”

他郑重吩咐。

“是!督主!”

两名干员深知责任重大,将密信贴身藏好,领命而去。

看着信使消失在夜色中,叶展颜才缓缓松了口气。

他知道,以太后武懿的政治智慧,定然能明白他这番安排的深意,批准此策的可能性极大。

李云韶在一旁听完叶展颜口述的信件内容,心情复杂难言。

她既为家族避免了被满门抄斩的命运而感到一丝庆幸。

又为自己和年幼的弟弟,从此将成为叶展颜乃至朝廷掌控的棋子,而感到悲哀与无奈。

但事已至此,这已是最好的结局。

“多谢……提督周全。”

她低声说道,声音带着一丝沙哑。

叶展颜看向她,目光平静说道。

“郡主,从今往后,并、雍二州的担子,就落在你肩上了。好自为之……”

李云韶闻言默然点头。

她知道,一条充满荆棘与未知的道路,已经在她脚下展开。

而身边这个深不可测的男人,既是将她推上这条路的推手,或许也将是她未来路上,唯一的依靠与威胁。

这并州的天,今天起……开始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