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清江县界路口。秋老虎肆虐,烈日把柏油路面晒得发烫。
上百名中小学生穿着统一服装,手持纸花,背着锣鼓,在老师带领下站成歪歪扭扭的队列,小脸晒得通红。旁边还有被组织来的群众,场面热闹却透着一种僵硬的仪式感。
宗乾县长穿着崭新的中山装,不断看着手表,又整理着并不凌乱的头发。
秦长青带着几名核心员工站在一旁,沉默地看着这一切。
瞿子龙的眉头不易察觉地蹙着,这种劳民伤财、形式大于内容的迎接方式,让他从心底感到不适。
直到六点半,几辆豪车组成的车队才缓缓驶来。
车门打开,一群衣着光鲜、气质各异的中外人士鱼贯而下。
除了几位香港设计师热情地与迎接队伍打招呼外,其余那些欧美、日本的面孔,大多带着矜持的疏离,目光只在人群中搜寻,最终定格在秦长青身上,才露出些许客套的笑容。显然,他们此行的目标明确,只为求证,而非交际。
冗长的欢迎仪式后,考察团被请上车。宗县长立刻换上一副热情洋溢的笑容,几乎是半躬着身子,将外宾引向车队,对身后那群晒了近两小时、早已饥肠辘辘的学生和群众,却无只言片语的安排。
人群开始骚动,带着疲惫和茫然。
“同志们辛苦了,解散回去吧!”工作人员敷衍地喊了一声。
瞿子龙站在原地,没有跟随上车。他深吸一口气,转身,大步走到人群前方,用力拍了拍手掌,洪亮的声音压过了嘈杂:
“乡亲们!同学们!静一静,听我说!”
人群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聚焦在这个陌生的年轻人身上。
“我是西坡瞿子龙!今天,让大家受累了,特别是孩子们,饿坏了吧?”他语气诚恳,带着歉意,“这样,看到对面那两家饭馆没有?现在,大家都过去,我请客!简单吃点,吃完再回家!”
短暂的寂静后,现场爆发出难以置信的欢呼和雷鸣般的掌声!人们脸上瞬间绽开笑容,纷纷议论着:“是西坡的瞿总!”
“瞿总请吃饭了!”
“太好了,有饭吃咯!”
八十年代质朴的人们,原本以为这又是次“义务劳动”,没想到竟有这般意外之喜。
“康建军!”瞿子龙招呼过助手,沉声吩咐,“你去安排,让饭店赶紧准备,饭菜要简单,但必须有肉,管饱!如果来不及,就马上司,调几辆车过来,把路远的乡亲和孩子们,一个不落地安全送回家!”
“明白,老板!”康建军领命,立刻小跑着去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