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黑老母咳嗽(1 / 2)

晚九点半,清江城雪花纷飞,银装素裹,配合着凛冽寒风,展现出别样的静谧与冰寒。

县医院大会议室人头攒动。长条板凳上坐满了医院领导、各科室的医生、护士,后面还挤着一群实习的学生。

足有五六十人。

主席台上,马院长操着一口夹杂清江口音的普通话介绍:“三天前,我院急诊科接诊一个异物阻塞气管的患者,呼吸困难,危在旦夕,同志们,请问?如果你值班,该怎么处理?”

听了一会底下七嘴八舌的发言,马院长双手虚摆下压,笑着说:“对,都有一定道理,但是如果异物位置深怎么办?当时啊,刚好一个机械厂的同志路过,用一个简单却极为奏效的方法,很快就为患者解除了梗阻,这种手法,是非常实用的救命绝招!同志们啊,我们的职业要求就是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专业技能,这样才能服务更多群众,贯彻救死扶伤!”

话音稍顿,继续说道:这种手法,学名叫海姆立克急救法!米利坚那边发明的!我在《华夏内科学杂志》上看到过,但是只是一个索引和一笔带过的讲解,没有详细的操作,后来我也查过相关文献,却始终没有找到相关内容,今天,有幸请到机械一厂瞿子龙同志来给我们现场教学,大家鼓掌。”

除了那帮实习生,其余掌声稀稀拉拉,毕竟都下班了,天寒地冻,吃了晚饭都准备钻进被窝体验发动机四缸冲程,却被口口相传,硬生生叫回医院听报告,且听一个非专业小年青的教学,这不是打脸?还伸着让人打!

“感谢马院长信任,抱歉打扰大家休息。” 瞿子龙深吸口气,声音在略嘈杂的室内响起,压下了一片议论,“今天有幸站在这里,我也就不矫情了,在各位关公面前耍两手大刀,我不是专业人士,说不对的地方请各位海涵。

对于这个急救法,我还真巧遇过三四次,其中一次是在车站那块,一个留洋博士现场抢救了一个李子卡气管的孩子,抢救成功后,博士还对我们围观群众解读了抢救的要点。

方法很简单,关键在于操作要领。适用于意识清醒、完全性气道梗阻的病人。”

瞿子龙拿起讲台上一个塑料瓶子,拧开盖子:“大家请看,人体气道是这个样子吧!”

“异物梗阻就在这里。”瞿子龙指着瓶子的狭窄出口部位,“传统方法如拍背,不仅无效,”

说着手背重重击打在瓶身上,瓶体发出闷响,“拍击的震动只会让异物更深坠入气管,而试图用手去喉咙里抠,更可能伤及颈椎,延误宝贵的黄金抢救时间!”

瞿子龙的语调加重:“核心在于形成腹部向上向内的气压冲击波!”说完,双手有力挤压瓶身,瓶内水被巨力刺激,滋出一股水柱。

瞿子龙放下瓶子,右手轻招。

方医生敏捷的跑到讲台边,对着瞿子龙点点头,面向大家,腮帮子高高鼓起,就像在教室偷吃鸡蛋的你,突然被老师抓了现行。

瞿子龙走到其背后,对着众人,做了个标准姿势,一手握拳,拇指抵住方医生腹部(脐上、剑突下),另一手覆盖其上,然后猛地收紧手臂、向上向里冲击的动作:“力量源自腰腹核心的爆发,而非蛮力。”动作沉稳而精准,当然纯表演模式,没敢真往方医生肚子上用力。

看不出来,方医生也是一个妙人,随着瞿子龙的动作,大喊一声“噢~”接着一坨棉花球被吐了出来。

现场一阵哄堂大笑,气氛也轻松许多。

瞿子龙连续说了一大段动作要领及操作注意事项,笑着面对台下:“这是成人施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