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首也是经典,《白玫瑰》粤语版可能不是太火,但国语版《红玫瑰》就传播很广了。
这歌的原本作曲人是梁翘百,是不是很耳熟,是的,就是你熟悉的那个人,芒果台《歌手》中的音乐总监就是他。
经常是歌手们唱完歌后,第一个感谢的就是他了。
第三首,依旧是狠货——《浮夸》。
这歌的曲子背景堪称传奇:作曲人江志仁在2003年4月1日得知张荣国坠楼的消息后,于伦敦当晚即兴谱成。
那时候只是个没有歌词的deo,旋律悲凉又狂乱,像在哭,又像在笑。
词还没填,曲子也没正式上线。
王轩当即让员工去买下版权,开价不低。
第四首,《一丝不挂》。
第五首,《最佳损友》。
王轩的思路是——粤语部分五首,直接组成一个完整的结构,既是致敬,也是一种跨语系融合。
他甚至想在V里玩点实验性的视觉风格,用黑白影像去诠释孤独与热烈的交错。
搞定粤语部分后,接下来就是国语歌。
他心想,既然都薅陈医生的羊毛,那就薅到底。
第六首,《阴天快乐》。
这首歌旋律轻飘却带着孤独气息,恰好能当专辑的情绪缓冲带。
听起来平静,其实暗涌汹涌。
到了这一步,王轩自己都笑了:陈医生算是被薅秃了。
当然,玩笑归玩笑,选曲上他依旧认真。
第七首,《稻香》。
这首歌的旋律轻快,意境却真挚,代表着“回归”与“初心”。
第八首,《千里之外》。
原版是合唱,但王轩决定独唱。
“我不需要周董那种对唱的张力,我要那种一个人唱给世界听的孤独。”
第九首,《知足》。
六月天的作品,旋律柔软,歌词真诚。
第十首,《时间煮雨》。
旋律像雾一样轻,歌词像梦一样散。
在2004年的音乐环境里,这种曲风几乎是未来派。
“时代还没准备好,那就我来提前。”
王轩向李荣号说完这句话时,语气像在预言。
最后两首,照例是王轩坚持的“中国风收尾”。
专辑结尾必须得有中国风。
第十一首,《发如雪》。
第十二首,《醉赤壁》。
两首都出自方文山之笔,浓烈、古典,又带点宿命感。
不得不说,从作词来看,真正爱中国风的还真是方问山。
看似十二首,实则十四首。
因为《富士山下》和《爱情转移》是一体两面。
卖专辑倒是可以加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