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白左显端倪(2 / 2)

谁赢都一样,输掉的永远是“共同体”的平衡。

王轩想起自己前世曾经在洋抖上刷到的搞笑短视频:“在美国,连性别都能分裂出党派。”

他当时笑了,但现在回想,却觉得那笑话其实就是现实的映射罢了。

他不讨厌这些话题,也不避讳。

在他看来,这些文化冲突,恰恰是未来十年世界电影最肥沃的土壤。

“人类社会越混乱,电影人越有戏拍。”

威尼斯的夜风继续吹,街边的水汽氤氲,远处的教堂钟声敲响——

第二天一早,王轩依旧六点起床晨练。

他跑到圣马可广场时,几个记者已经守在那里,拍到了他穿着运动服的模样。

有人打趣:“这位中国导演比运动员还自律。”

王轩笑了笑,也不回应。

这天起,威尼斯主竞赛单元正式开映。

与戛纳那种略带浮华的气氛不同,威尼斯的基调始终偏冷。

这里更注重艺术表达、哲学底色,评审团的偏好几乎是“反商业”的。

对于大多参赛剧组很清楚这一点——在威尼斯,哪怕你拍得晦涩、节奏缓慢,只要“有态度”,就有机会得奖。

除了主竞赛,还有“地平线单元”和“特别展映”。

前者强调新锐导演、实验电影,后者则是给那些资深导演的作品一个“礼仪性展示”的舞台。

整个电影节弥漫着一种文艺气息,哪怕连志愿者都在讨论布列松与安东尼奥尼的镜头语言。

——这,就是威尼斯的格调。

“戛纳太热闹,像是艺术家的集市。

威尼斯则更像修道院,冷,但干净。”

首日放映的影片是英国导演迈克·李的《维拉·德雷克》(Vera drake)。

说来也巧,这部片的主题,居然和王轩的《沉默的选择》有几分相似。

两者都是女性视角,都触及了“堕胎”这个敏感话题——不过,一个发生在八十年代美利坚,一个发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伦敦。

影片中的女主维拉是个中年妇女,表面上是和善的清洁工,暗地里却偷偷帮贫穷的女孩堕胎。

不是出于金钱,而是出于怜悯。

直到有一天她被警察带走,整部影片的情绪都被压抑到令人窒息。

放映结束后,全场起立鼓掌。

王轩看了眼表,足足九分钟。

在威尼斯,这个时间意味着“无声的封神”。

“伊梅尔达·斯汤顿演技真是绝了。”

周训在王轩身边轻声感叹。

王轩点了点头。

从专业角度看,他也不得不服气——

伊梅尔达的表演收放自如,没有一丝矫饰。

那种“母性与罪恶”的混合感,在她脸上的每一个皱纹中流动。

“不过……要真论灵气,周训也不差。”王轩在心里想着。

他了解周训,她的表演不是靠技巧,而是靠“信念感”——那种你根本分不清她是在演戏,还是现实的状态。

要论自然流露,周训甚至能与伊梅尔达五五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