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彩铃进项(1 / 2)

夜里,四合院的录音棚灯火通明。

这地儿白天看着挺破旧,推开木门还吱呀作响,但一到晚上就跟赌场似的,烟雾缭绕,咖啡和泡面味混在一起,像个不正规的“地下兵工厂”。

节拍器的滴答声在墙壁间回荡,电脑屏幕的波形上下乱蹦,就跟心电图一样。

要是有人半夜不小心路过,听见里面一群人嚷嚷着“来,录一遍副歌”

“不对,再直白点”,准得以为是啥神秘邪教聚会。

作为灵魂人物的李荣号——也是最倒霉的苦力。

长得文质彬彬,可一坐到混音台前就像开了外挂似的,手指飞快,嘴里还不忘骂骂咧咧:“这歌词到底是谁写的啊?该不会真是轩哥吧,这也不是他的风格啊,算了,继续干。”

你要说这是在搞音乐?算是吧,但更准确点说,是在“造子弹”。

十二首歌,像十二颗子弹,全都已经上膛,准备随时往市场里轰出去。

别提什么艺术追求,根本没人管。

公司要的是热度、现金流。

旋律能不能留名青史?歌词是不是优雅?不好意思,无人在意。

重要的是,它们要立刻能火。

歌手杨刚成在录音棚里唱得满头大汗。嗓子?说实话,不算出挑。

音色平平无奇,放大街上随便能找到十个差不多的。

但偏偏就是这种普通,才是轩韵文化最中意的。

为啥?因为接地气。工地上的小伙子、出租车司机、网吧里熬夜的学生,他们听歌不需要什么“艺术性”,要的就是一句话,简单、直白、能记住。

空气里混着咖啡和烟的味道,还有一股子焦躁。困意压得人眼皮直打架,可谁也不敢停。

毕竟王轩的要求是尽快,只要在规定时间之前搞定,每提前一天加一千的日薪。也就王轩的钱给够了。这帮人才这么拼命的。

之所以这么急,为的是和王轩的专辑一起宣发。相互提升热度。

现在轩韵文化的宣发逻辑,完全跟传统唱片公司两码事。

主要是王轩的炒作方式影响了公司宣发。

公司不再像别的唱片公司,完全走线下渠道,花大价钱去上综艺打歌。这种方式王轩用不上,杨成钢则是没必要。

宣发团队全往论坛、qq群、聊天室里扎。

这年头的网络世界,说白了就是一个大农村,贴图区、灌水区、聊天室,乱七八糟。

可偏偏就是这种“没人看得起”的角落,才是宝地。

牢牢把握“农村包围城市”这一核心策略,公司的宣发将无往而不利。

事实证明,这就是彩铃时代的正确答案。

第一颗子弹打出去的,就是《老鼠爱大米》。

这歌上线没多久,论坛就开始热议了。

有人发帖贴歌词,顺带挂个p3外链,底下一堆人疯狂跟帖:“卧槽,这歌太洗脑了!”

“一句‘我爱你爱着你’,听得我心痒痒。”

还有人直接把歌词贴进qq签名,配上闪烁的小心心表情,怎么看怎么非主流。

更离谱的是,彩铃下载量一周就破百万。

后台报表一出来,全公司差点炸成鞭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