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孤女难欺 > 第13章 孤女的亲人不一般(下)

第13章 孤女的亲人不一般(下)(2 / 2)

“我,我三年前遇险,是易通救我上岸,是霍县令的侄女霍疏月,用她的医术救活了我,过后,也是他们一直在照顾我,我才有机会能回到上京,回到父母,和姐姐们身边。所以二姐,我想,能尽力回报他们。”

姜颂这话说得磕磕绊绊,她并不会那些官场往来,人情世故,如何为人请封请赏,她全然不懂,只是一门心思地,想报答自己的救命恩人。

“这是自然的,易霍两家的敕封旨意,明日便会下达。”姜颐素来是个心细细腻,处事妥帖之人,早已料到姜颂会有此言,故早有准备,向易通问道:“只是易爱卿年少有为,更该在朝堂一展宏图才是。如今吏部的考功郎中吴大道辞官奉母,员外郎孙正德升任郎中,这员外郎之职空缺出来,不若便擢易卿补之?”

吏部,那是多少官员挤破脑袋都想进的地方,员外郎,从六品的官职,比起自己这个区区正八品的县丞之位,可以说是一步登天了。

易通有些发懵,惶惶然跪地叩首谢恩,口里却道:“多谢太后隆恩,臣愧不敢当。且臣性子本不沉稳,吏部乃六部之首,管掌百官事务,责任重大,臣只怕,只怕辜负太后。”

易通这番话,并不是谦词,虽说去了吏部,权力大地位高,可事务枯燥又繁重,官场交际更多,远不如他在平远瞧县令断案有趣,然这是太后封赏,他只能谢恩。难道要提拔他做什么官,还能由得他自己选吗?

“二姐,易通说得对。做官,不是旁的,若做不好,不仅辜负您,也辜负百姓。易通最擅断案,在平远时,县里的大小案件多经过他手,无一错漏,若是您觉得他可用,不如叫他去大理寺,凭本事做做看呢?若是不成,还叫他回去做县丞罢了。”

易通忽而转首望向小心翼翼着问话的姜颂,一瞬间只有一个念头,她明白我。因为官场浮沉,原不只靠人的本领手段,有时,靠的仅仅是贵人一句话。

而如今,这一句话的运气落在了他易通头上,他却又忍不住犹豫,自己这般一步登上青云,对那些兢兢业业苦熬多年的官员,会否不公呢?

他只想要一个机会,一个能进入自己想要潜心钻研的所在,这样一个机会,若是姜颂能帮他得到这个机会,就已经是对他的救命之恩,最大的回报了。

姜颐不解,若是旁人得了这样的封赏,定然是不迭谢恩,唯恐她后悔了,收回成命,可这易通也是个奇人,难道他宁愿放着前途无量的六部之首不肯去,而要去大理寺,从低处做起不成,“那易爱卿呢?也是如此作想?”

“回禀太后,殿下所言,正是臣之所想。臣年岁轻,性子冒失,稳妥不足,恐还多需历练,难当重任。若蒙太后错爱,入吏部忝居员外郎之位,只怕要日夜悬心,唯恐出错了。臣请太后,给臣几年时间精进,臣必不负太后所望。”

姜颐见易通与姜颂,你一言我一语,显是不谋而合,便也不再坚持,遂了易通的心愿,“既然如此,那易爱卿便先去大理寺,从主簿做起,循序渐进吧。”

恩赏讨到了,左不过又是一番谢恩之辞,姜颂原以为易通性好自由,做不来官场逢迎往来这一套,可如今他在太后跟前回话也是对答如流,何时自谦何时奉承,都做得极好,倒瞧得姜颂一愣,心道他既有主意,自己也便不必多费心神了,

就这么又将兴致移回了吃食上,顾不上同旁人寒暄。她与傅溦对向而坐,放眼整个殿中,也只有他二人,一心扑在了吃上,不管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