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濒临崩溃的皇帝,终于将所有怒火和恐惧都指向了那口破邪之钟。
礼部尚书被急召入宫,带着迈克一同面圣。
殿上,官员们声色俱厉,质问迈克是否是他那“破邪律器”失控,才引来这诸多邪祟。
面对众人的诘难,迈克神色沉静如水,仿佛一切尽在掌握。
他非但没有辩解,反而躬身一礼,提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请求。
他恳请皇帝准许,从明日起,将护心钟的第七响延长三息,并且增设一道“静听仪轨”——钟响之时,上至天子,下至百官,无论身在何处,都必须闭目肃立,不得言语,不得妄动,静心聆听。
他抬起头,目光直视龙椅上脸色铁青的皇帝,一字一句,声音不大,却如惊雷般在众人耳边炸响:“陛下,若这宫中真有邪祟作乱,那便给它一个机会。就让它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说个清楚。”
大殿之内,一片死寂。
百官面面相觑,都觉得迈克疯了。
这无异于一场豪赌,将整个帝国的尊严压在了虚无缥缈的鬼神之说上。
然而,就在所有人以为皇帝会勃然大怒时,龙椅上的天子却在长久的沉默后,缓缓地点了点头,嘶哑着声音道:“准奏。”他已经无法再假装没听见,那些来自噩梦和现实的低语,早已将他的理智逼到了悬崖边缘。
就在朝堂风云变幻之际,后宫之中,一直静默的淑妃却趁势而动。
她以安抚亡灵为名,命人在宗庙东厢,那九块流泪的灵牌前,端端正正地设下了九席素筵。
每个席位前都铺陈着一套崭新的素衣,从里到外一应俱全,最引人注目的是,每套素衣的袖口处,都用银线精心绣上了一个姓氏——正是那九名被除名的女子的本名。
淑妃对着前来探询的宗正卿淡淡道:“此为‘待认之灵’。若祖宗不纳,风过席空,衣衫自朽;若天地有知,风,会替她们落座。”
当夜,狂风大作,暴雨倾盆。
守庙的宦官在电闪雷鸣中惊骇地看到,那东厢内的九件素衣,在没有窗户透风的密室里,竟无风自动,衣袂飘飘,仿佛正有无形之人穿戴其上。
翌日清晨,风雨停歇,前去查看的官员更是倒吸一口凉气。
九席俱在,但其中三件素衣的袖口和裙摆上,竟沾染了新鲜的、湿润的泥土,那泥土的颜色,与城外乱葬岗的坟土一模一样。
宗正卿大惊失色,当即就要以“秽物”为名,将九席全部焚毁。
一名年轻的御史却挺身而出,厉声拦下:“律法有云,未定罪者,不可毁其衣冠。这九席究竟是邪祟还是冤魂,尚未有定论,岂可草率处置!”双方争执不下,此事再度传遍宫廷,令本就紧张的氛围愈发诡异。
第七日,正午。
皇城内外,一片肃穆。
“静听仪轨”首次施行。
迈克独自立于钟楼最高处的高台之上,他的共感之识前所未有地延展开来,如一张巨大的网,精准地牵引着那九名女子的残存意念、乱葬岗中无数被遗忘的魂灵、老妇人尘封的歌声、乐正撕心裂肺的悲鸣……所有这些情绪与记忆,汇成一股无声却沉重如山洪的洪流,通过他手中的镇音铜杖,源源不断地导入护心钟的主体。
“当——”
第七响钟声,比往常的任何一次都要悠长、沉重。
钟身那道狰狞的裂口处,青烟再次汹涌而出。
但这一次,烟雾没有消散,而是在半空中缓缓凝聚,最终,竟幻化成一个巨大而清晰的古篆——“听”。
那个“听”字,在空中悬停了整整三息,仿佛是上苍的敕令,随后轰然碎裂,化作漫天细微的灰烬,如一场寂静的雪,精准地洒落在那宗庙东厢的九席素衣之上。
更诡异的景象发生了。
钟体那道深可见骨的裂口边缘,竟然开始析出点点铜绿色的晶体。
那些晶体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层层生长,覆盖了裂痕,从远处看,仿佛那道巨大的伤口正在奇迹般地愈合。
然而,只有站在钟下的迈克看得清楚,那每一层新生的铜晶内部,都并非光滑平整,而是布满了亿万个细微到极致的、宛如嘴唇开合的纹路。
迈克仰望着那口看似正在“痊愈”的巨钟,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笑意。
他们以为封住了声音,堵住了裂口,就可以高枕无忧。
却不知这钟,从此不再是镇压邪祟的法器,它本身,已成了一道会说话的伤疤。
远处,山风穿过宫殿廊柱,发出呜咽般的回响。
宗庙东厢,那九席沾染了钟灰与尘土的空衣,正微微摆动,仿佛在耐心地等待着,下一缕终于能够喊出疼痛的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