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奥运村的适应性训练(1 / 2)

2016年7月25日,里约热内卢的阳光格外炽热,金色的光芒洒在马拉卡纳奥运村的街道上,各国运动员穿着不同颜色的队服穿梭其间,脸上满是期待与兴奋。经过两个多月的集训,中国乒乓球队终于抵达里约,正式开启奥运征程。

屈正阳拖着行李箱,跟在马龙身后走进奥运村宿舍。宿舍是两人间,简洁明亮,窗外就能看到远处的大海,海风带着咸湿的气息吹进来,驱散了旅途的疲惫。“阳哥,咱们运气不错啊,这宿舍视野真好!”樊振东凑到窗边,兴奋地大喊,他虽然没能入选参赛阵容,但作为陪练跟着队伍一起来到了里约。

屈正阳点点头,放下行李箱,第一件事就是拿出量子球拍,仔细检查胶皮和拍柄——这是他的“武器”,容不得半点差错。系统界面悄然弹出“器材检测”:“球拍参数正常,胶皮摩擦力适配里约湿度(60%)”,随后又弹出“奥运村环境扫描”:“宿舍距离训练馆800米,场馆内风速0.6/s,灯光无明显干扰”。

“好了,别光顾着看风景了,赶紧收拾东西,下午还要去训练馆适应性训练呢!”秦志戬教练的声音从门外传来,手里拿着训练计划表,“下午三点,所有队员到奥运村训练馆集合,重点练场馆适应和状态调整,别掉以轻心!”

“明白!”三人齐声回应。

下午三点,中国乒乓球队准时出现在奥运村训练馆。训练馆内已经有不少其他国家的运动员在训练,乒乓球撞击球台的声音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备战氛围。屈正阳刚走进训练馆,就感受到了与海南集训营截然不同的气息——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冲着奥运金牌来的,空气中仿佛都带着硝烟味。

“正阳,你和马龙先练单打,适应场馆的灯光和风速!”秦志戬教练指着1号球台,“振东,你帮他们捡球,顺便记录数据!”

两人迅速站到球台前,屈正阳发球,球带着强烈侧旋飞向马龙反手。马龙反手快撕变线,球直奔屈正阳正手小三角!屈正阳启动“玉女穿梭”步法,身体如鬼魅般横移,正手快带将球回防!“好球!”樊振东在一旁大喊,手里的平板电脑不停记录着数据。

训练了一会儿,屈正阳渐渐感受到了场馆的差异——里约训练馆的灯光比海南集训营的更亮,虽然没有阴影,但长时间盯着球台,眼睛容易疲劳;风速虽然只有0.6/s,但对侧旋发球的影响比预想中更大,好几次发球都因为风速偏移了落点。

“阳哥,你刚才的发球偏了0.5厘米!”樊振东拿着平板电脑跑过来,指着上面的数据,“我测了一下,这里的风速虽然小,但风向不稳定,你发球时得稍微调整一下角度!”

屈正阳点点头,立刻调整发球姿势,将发球角度向左侧偏移了0.3厘米。再次发球时,球果然精准落在预定落点!“不错,调整得很快!”马龙笑着说,“我刚才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看来咱们得花点时间适应这个场馆。”

接下来的训练,两人刻意针对场馆环境调整战术。屈正阳减少了侧旋发球的使用,增加了上旋发球的比例;马龙则加强了台内控短的力度,避免因为风速影响落点。训练了一个多小时,两人终于适应了场馆环境,发球失误率从最初的15%降到了3%!

就在这时,训练馆里传来一阵欢呼声——原来是德国队的波尔和奥恰洛夫也来训练了,两人正在进行双打配合,正手弧圈和反手快撕的组合打得极具观赏性。屈正阳的目光落在波尔身上,系统界面弹出“对手实时扫描”:“波尔:近期正手弧圈命中率85%,反手快撕变线频率18次/局,状态极佳”;“奥恰洛夫:中远台相持胜率72%,关键分失误率12%”。

“看来德国队这次准备得很充分啊!”马龙顺着屈正阳的目光看去,语气里带着几分警惕,“波尔的状态比模拟赛时还好,咱们得更加小心。”

屈正阳点点头:“他们的双打配合也进步了不少,咱们晚上得好好研究一下他们的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