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6月6日,苏州世乒赛团体赛决赛开战倒计时3天。国家队集训营内,“战术演练周”进入最关键的阶段,训练馆的墙壁上贴满了德国队队员的技术分析图,球台旁的战术板写得密密麻麻,空气中弥漫着决战前的紧张与专注。
屈正阳穿着湿透的红色训练服,正对着模拟“奥恰洛夫”的陪练进行单打击抗。陪练的正手爆冲力道十足,球速直奔192k/h,屈正阳却丝毫不慌,“玉女穿梭”步法瞬间启动,身体如鬼魅般横移,“如封似闭”卸力后,反手快带变线至对方正手小三角!
“10-9!”
局点!这是两人今天的第8组关键分对抗,前7组屈正阳赢了5组,却始终没能把关键分胜率稳定在80%以上——这也是秦志戬教练重点要求他攻克的短板。
“稳住!别着急进攻!”秦志戬在场边大喊,手里的战术板敲得砰砰响,“奥恰洛夫关键分喜欢侧身,你回球往他正手空当打!”
屈正阳深吸一口气,脑海中对系统下达指令:“调取奥恰洛夫近三年关键分战术倾向,生成实时应对方案。”
“对手:奥恰洛夫(关键分状态)”
“战术倾向:侧身正手爆冲占比75%,反手快撕变线占比25%”
“应对核心:1. 接发球摆短至正手小三角,限制侧身;2. 对方侧身时,回球至正手空当(失误率40%)”
系统提示转瞬即逝,屈正阳眼神骤然锐利。陪练(模拟奥恰洛夫)发球,侧上旋直奔反手!屈正阳没有像往常一样反手拧拉,反而“玉女穿梭”步法提前移位,球拍轻抬,精准将球摆短至对方正手小三角!
陪练仓促扑台,正手挑打失误,球下网!
“11-9!”
“好球!”秦志戬挥拳大喊,“这才是关键分该有的状态!记住这个感觉,决赛上就这么打!”
屈正阳擦了擦汗,接过樊振东递来的水:“谢了振东,刚才那球多亏你昨天提醒我,奥恰洛夫正手小三角衔接慢。”
樊振东笑着摆手:“都是队友,客气啥!我这几天恢复训练,看你们练得这么拼,都想赶紧加入了!”
其实樊振东的膝盖还没完全恢复,秦志戬教练只允许他进行轻度训练,但他每天都泡在训练馆,要么帮队友捡球,要么拿着平板电脑记录数据,活脱脱一个“战术助理”。
上午的单打训练结束后,下午是双打专项演练。屈正阳和马龙站在球台一侧,对面是模拟“波尔/奥恰洛夫”的陪练组合。经过一个多月的磨合,两人的“马龙控短+屈正阳进攻”战术已经炉火纯青,但秦志戬今天特意加了新要求——增加“屈正阳控短+马龙进攻”的战术比例,避免被对手摸透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