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惊险夺冠的反思(1 / 2)

2014年6月10日清晨,北京国家体育总局训练馆的灯光早已亮起。屈正阳穿着一身黑色训练服,手里握着球拍,目光紧紧盯着眼前的乒乓球台——台面上还残留着昨晚训练的汗渍,可他的心思却飘回了新加坡决赛的第三局,那被卡尔松从6-10追到9-9的惊险时刻。

“在想决赛的事?”秦志戬教练拿着战术板走过来,板上贴着密密麻麻的比赛数据纸条,“我刚让系统做了决赛的复盘分析,你看,第三局你之所以被追分,一是因为锐锋体育的消息分了心,二是对卡尔松的正手突然加力准备不足,还有,你的“炮拳”爆冲节奏虽然调整了,但在关键分上还是有点急躁,击球点比训练时偏后了2,导致速度慢了1k/h。”

屈正阳接过战术板,指尖划过那些红色标注的失误点,眉头微微皱起。他不是输不起的人,但这种因场外因素分心导致的被动,让他格外懊恼——从八一队时王建军教练就教过他,真正的强者,要能在任何干扰下守住赛场的专注,显然,这次他还不够合格。

“秦指导,你说得对,是我太急了。”屈正阳语气坦诚,没有半分掩饰自己的问题,“第三局听到锐锋体育的消息时,我确实慌了一下,连“玉女穿梭”的启动都慢了0.005秒,就是这一点点差距,让卡尔松抓住了机会。”

“知道问题就好,现在弥补还来得及。”秦志戬拍了拍他的肩,“世乒赛还有一个月,咱们正好借着集训把这些漏洞补上。对了,国际乒联那边刚发来通知,要求下周一提交‘国术乒乓’的技术资料,包括动作解析、生物力学分析、比赛视频集锦,说是要组织专家评审合规性。锐锋体育在背后肯定没少煽风,咱们得提前准备好,不能让他们钻了空子。”

屈正阳点头,在脑海中对系统下达指令:“生成‘国术乒乓’合规性证明资料,包括核心技术(“玉女穿梭”步法、“如封似闭”卸力、“炮拳”爆冲)的生物力学分析报告、国际乒联规则适配性对比、近十场比赛技术应用视频剪辑,重点标注动作与传统乒乓球技术的兼容性。”

片刻后,系统界面简洁弹出:

“合规性资料生成中”

“核心技术分析:1. “玉女穿梭”步法:启动速度0.025秒,步幅0.6,符合人体运动学规律,与乒乓球步法本质一致,仅优化启动节奏;2. “如封似闭”卸力:球拍后引角度30°,卸力效率85%,通过国际乒联认可的力传感器检测,未产生违规发力;3. “炮拳”爆冲:腰腹发力占比60%,手臂发力占比40%,符合乒乓球正手爆冲的发力结构,球速197k/h在合规范围内”

“规则适配性:所有技术均未违反国际乒联关于“击球方式”“器材使用”的规定,无任何非传统违规动作”

“资料预计12小时内生成完毕,可直接提交国际乒联”

随后,界面隐去。

“系统已经在生成资料了,周一前能提交。”屈正阳语气笃定,眼神里重新燃起锐利,“锐锋体育想靠合规性打压我,没那么容易。”

这时,樊振东推着训练车走过来,手里拿着两瓶水:“阳哥,秦指导,马龙哥来了,说要和你练双打。对了,我刚刷到新闻,锐锋体育又在媒体上放话了,说你‘拒绝合作是损害乒乓球发展’,还拉了几个外国运动员站台,说‘国术乒乓’破坏了比赛公平性。”

“让他们说去,嘴长在别人身上,咱们管不着,但赛场和技术上的事,咱们说了算。”屈正阳接过水,仰头灌了一口,“走,练双打去,别让龙队等久了。”

训练馆另一侧,马龙早已拿着球拍等候。看到屈正阳过来,他笑着挥了挥手:“正阳,刚看了新加坡决赛的录像,你那记“马踏飞燕”救球太绝了,不过双打可不能这么拼,得讲究配合。”

“龙队,这次集训得靠你多带带我了。”屈正阳笑着回应,两人走到双打训练台旁。

一开始,两人的配合果然如系统分析的那样,节奏差异很大。马龙的风格偏稳健,击球落点精准,讲究“以稳制胜”;而屈正阳的风格更激进,“炮拳”爆冲、“玉女穿梭”步法都带着快节奏,两人的衔接总是慢半拍。

“不行,这样下去不行。”练了半小时,马龙停下脚步,擦了擦汗,“咱们俩的节奏太不一样了,我习惯打落点控制,你习惯打速度冲击,这样双打根本没默契,对手一抓一个准。”

屈正阳也皱起眉,在脑海中对系统下达指令:“生成我与马龙双打配合优化方案,结合两人技术特点,标注节奏衔接点及国术融合调整建议。”

系统界面弹出核心信息:

“双打配合方案:1. 节奏适配:马龙发球/台内控短阶段,屈正阳启用“玉女穿梭”步法时放慢启动0.005秒,与马龙的控制节奏同步;屈正阳进攻阶段,马龙提前0.01秒侧身,适配“炮拳”爆冲的快节奏;2. 分工优化:马龙主打正手位及中远台相持(发挥其稳定性优势),屈正阳主打反手位及网前封网(发挥其速度优势);3. 国术融合调整:屈正阳在双打中的“炮拳”爆冲降低腰腹发力占比至50%,提升击球稳定性,避免因过度冲击导致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