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六早上的训练馆里,白色乒乓球在球台两端飞速穿梭,屈正阳正专注地练着反手快撕,口袋里的手机突然震动起来。他抬手示意秦志戬教练暂停,接起电话,妹妹屈晓萌的声音像刚啄破蛋壳的小麻雀,又脆又亮:“哥哥!球拍和漫画书收到啦!球拍是粉色的,还有小兔子贴画,特别好看!我们班同学都围着看,问我是谁买的,我说我哥哥是国家队运动员,他们都不信!”
屈正阳靠在球台上,嘴角不自觉上扬:“真的呀?那你没跟他们说,哥哥以后要拿全国冠军,上电视给你长脸?”
“说了!可他们说我吹牛,还说‘国家队运动员都上电视,我们没见过你哥,肯定是假的’。”晓萌的声音突然低了下去,带着点委屈,过了几秒又兴冲冲地补了句,“对了哥哥!我昨天在电视上看乒乓球比赛了!有个穿红衣服的叔叔,打球的时候会‘转圈圈’,跑得特别快,还能接到特别偏的球,你打球也会转圈圈吗?”
屈正阳愣了一下——晓萌说的“转圈圈”,其实是八卦掌里的“转掌”步法,他平时训练接正手大角球时经常用,没想到妹妹会注意到这个细节。“会啊,哥哥打球也会转圈圈,这样能跑得更快,还能接住很难接的球。”他耐心解释,心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妹妹提到的“转圈圈”,或许能帮他优化当前有点僵硬的步法衔接。
挂电话前,晓萌又小声提了句:“哥哥,你能不能发个转圈圈打球的视频给我?我拿给同学看,证明我没吹牛……”
屈正阳的笑容僵了一瞬——训练基地有明确规定,禁止拍摄训练内容外传,怕战术细节泄露,这是国家队的纪律,不能违反。可他又不想让妹妹失望,只能软声哄:“萌萌,训练基地不让随便拍视频,怕坏人学哥哥的打球方法。等下个月哥哥有队内赛,让教练帮我们拍照片,到时候不仅有哥哥,还有好多厉害的叔叔阿姨,好不好?”
“好吧……”晓萌虽然答应了,声音里还是透着点失落。挂了电话,屈正阳揉了揉眉心——既想满足妹妹的小期待,又不能违反纪律,只能等比赛机会再弥补。
他走到训练馆角落,悄悄开启系统,选择“步法模拟训练”模式,特意在参数里加入晓萌说的“转圈圈”——也就是八卦转掌的基础动作:以单脚为轴,双脚轻轻交替转动半圈,带动身体转向来球方向。
虚拟赛场里,他试着接正手大角球时,先做一个小幅度转掌,再衔接顺转步。原本需要1.2秒的移动,这次只用了1.1秒,球稳稳落在对方甜区。系统提示弹出:【检测到步法新衔接方式,“转掌+顺转步”效率提升至88%(原85%),建议深化该组合,可进一步提升移动灵活性】。
“真的有用!”屈正阳心里一喜——没想到妹妹的无心之言,竟帮他找到了步法优化的突破口。
上午训练结束,屈正阳刚回到宿舍,赵磊就拎着刚洗好的训练服进来:“刚看你接正手球时步法不一样了,转得比以前顺,是不是偷偷练新动作了?”
屈正阳笑着把晓萌的“远程指导”说了一遍,还拉着赵磊去训练馆演示:“你看,先以左脚为轴转半圈,像晓萌说的‘转圈圈’,再迈顺转步,这样重心更稳,移动也快。”
赵磊跟着学,一开始总转晕,练了五六次才找到感觉:“还真比以前快!你妹妹这‘指导’也太管用了,比秦教练讲的‘快转步’好懂多了——至少‘转圈圈’我能想象出来。”
两人练到中午,赵磊的步法效率也提升了3%,他拍着屈正阳的肩膀调侃:“以后你得多跟你妹妹聊聊天,说不定她还能帮你琢磨出更厉害的动作。”
下午休息时,屈正阳的手机又响了,是晓萌发来的微信语音,还附了一张画:“哥哥!这是我画的你转圈圈打球的样子,老师说我画得好,还问你会不会写字?我们班教室后面的黑板缺一幅‘好好学习’的字,老师让我问你能不能写一幅?”
屈正阳看着画里扎着马尾的小人(代表自己)在乒乓球台旁转圈圈,忍不住笑了——画得虽然稚嫩,却把“转掌”的动作画得很形象。他想起自己在八一队当文艺骨干时,经常帮队里写宣传标语,书法功底还算扎实,便回复:“当然能!哥哥这周末就写,下周寄给你,让老师贴在黑板上。”
回复完晓萌,屈正阳突然又有了新想法:书画里的“气韵”,能不能和乒乓球发力结合?写毛笔字讲究“起笔轻、行笔稳、收笔快”,这和乒乓球的“卸力-蓄力-发力”节奏很像。
他再次开启系统,选择“发力模拟”,将书法的“行笔节奏”融入反手快撕:卸力时像起笔一样轻接,蓄力时像行笔一样稳沉,发力时像收笔一样快弹。虚拟对手发来165k\/h的快撕球,他按这个节奏应对,球的回球速度比之前快了5k\/h,系统提示:【检测到“书画气韵+发力”新融合方式,反手快撕精度提升5%,建议后续结合书法练习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