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老二!你从哪儿弄来的假证明?你骗鬼呢!就凭你?你能进罐头厂看仓库?做梦去吧!”
他无论如何也不肯相信,纪黎明能靠自己找到这么好的工作。
这简直比太阳打西边出来还离谱!
纪黎明冷冷地看着他,将通知书小心地折好,重新放回怀里,语气带着淡淡的嘲讽:
“张峰奇,你自己没本事,就觉得全世界都跟你一样?”
“这通知书是厂里劳动科亲自开的,上面有公章,你要是不信,大可以去县里打听。”
“不过恐怕,你暂时是没这个机会了。”
张峰奇被纪黎明这番话噎得脸色铁青,嘴唇哆嗦着却说不出一个字来。
他死死盯着纪黎明胸前的口袋,仿佛要用目光把那通知书烧穿。
周围的议论声更大了。
“啧啧,张峰奇这是眼红了吧?”
“人家黎明有本事找到工作,他倒好,还在这里胡搅蛮缠!”
“就是,支书安排他去水利工程那是为他好,免得他继续在村里惹是生非!”
李支书见状,用力敲了敲烟袋锅子,沉声道:
“都安静!事情已经很清楚了!”
“纪黎明同志即将成为光荣的工人阶级一员,这是咱们村的骄傲!”
“张峰奇,你还有什么话说?”
张老爹和张老娘脸上青一阵白一阵,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张老娘使劲拽了拽儿子的胳膊,低声道:
“峰奇,别闹了...认了吧......”
张峰奇猛地甩开他娘的手。
赤红着眼睛,像一头被困的野兽,喘着粗气。
他知道,有那张通知书在,他今天无论如何也拉不下纪黎明了。
“好...好...纪老二,算你狠!”
他从牙缝里挤出这句话,眼神阴毒得像淬了冰。
“咱们走着瞧!”
说完,他不再看任何人,猛地推开挡路的人,头也不回地冲出了打谷场。
“峰奇!峰奇!”
张老娘焦急地喊了两声。
见儿子不理,也只能跺跺脚,灰溜溜地跟着张老爹走了。
接下来的几天,纪黎明家门槛都快被踏破了。
左邻右舍,甚至平时不怎么走动的远亲,都跑来道喜。
顺便打听他是怎么弄到这份工作的。
纪黎明一律以“运气好”含糊带过。
纪老爹纪老娘脸上容光焕发,走路都带风。
大儿子纪建国也拍着弟弟的肩膀,憨厚地笑着:
“好小子,有你的!以后就是城里人了!”
纪黎明有些虚。
因为这张通知书是沈安然送来的。
他老娘老爹老哥也太高看原主了。
尽管现在,是他。
张峰奇最终还是被塞进了水利工程队,灰头土脸地离开了小嘎子村。
纪黎明在家人的千叮万嘱和全村人羡慕的目光中。
也收拾好简单的行囊,准备踏上了去往县城的路。
纪老娘一遍遍地替他整理其实并不需要整理的衣领。
眼圈红红的。
嘴里反复叮嘱着在城里要小心、要吃饱、要跟领导和同事处好关系。
纪老爹话不多,只是用力拍了拍小儿子的肩膀。
那眼神里混杂着骄傲、担忧和期许。
纪建国则把家里攒的几张粮票和几毛钱硬塞进他兜里。
“哥......”
纪黎明想推辞,却被纪建国瞪了回去:
“城里不比村里,啥都要钱,拿着!”
最终,他背着一个打着补丁,但洗得干干净净的布包袱,在晨曦微露中,踏上了通往县城的土路。
他得先去找沈安然。
凭着记忆中找到沈家镇上的住址。
纪黎明一路打听,终于在一个看起来整洁体面的家属院外停了下来。
他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被风吹得有些乱的头发和衣襟,走上前敲响了门。
门很快开了,露出沈安然带着些许惊讶和更多欣喜的脸庞。
“黎明哥!你...你真的来了!”
她今天穿了一件鹅黄色的衬衫,衬得皮肤愈发白皙。
头发梳成两条整齐的麻花辫,垂在胸前。
显得清爽又活泼。
“嗯,来了。”
“多亏了你,这份工作......”
“快进来再说!”
沈安然连忙侧身让他进屋,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笑意和一丝紧张。
屋子不小,瞧着有90来个平方。
收拾得窗明几净,摆设也比村里讲究许多。
沈母从里屋走了出来,目光带着落在纪黎明身上。
上下打量着他。
眼前的年轻人身材挺拔,眉眼俊朗。
虽然穿着朴素,但眼神清正,举止间并没有乡下人常见的畏缩和土气。
有些诧异,又有些惊艳。
想到女儿回来后就时不时念叨,又动用了家里关系给他安排工作,沈母心里跟明镜似的。
最后看向沈安然的眼神充满了了然。
“妈,这就是我跟你提过的,救了我的纪黎明同志。”
沈安然连忙介绍,语气带着不易察觉的维护,“黎明哥,这是我妈。”
“伯母好。”纪黎明不卑不亢地打了个招呼。
沈母她脸上露出客气的笑容:
“是小纪同志啊,快请坐。”
“安然这孩子,多亏了你,不然......”
“唉,真是想想都后怕。这份恩情,我们沈家记着呢。”
“伯母言重了,当时那种情况,谁见了都会伸手的。”
纪黎明谦逊道。
沈母见他态度得体,心里稍微满意了些。
但一想到他的家庭背景和农村户口,那点满意又打了折扣。
不过她也没多说什么,只是催促道:
“安然,你不是说今天要带小纪去厂里报到吗?时间不早了,别耽误了正事。”
“哎,好!”
沈安然巴不得赶紧离开母亲的视线范围,拉着纪黎明就出了门。
去往罐头厂的路上,沈安然才小声解释:
“黎明哥,你别介意,我妈她...她就是话多了点,没有坏心思的。”
“工作的事,我跟爸说了,他找朋友帮的忙。”
“仓库管理员的活儿不算太累,你先干着,以后有机会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