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一个状元郎,他都习惯了。
何况他本人就是那一期的。
顶多眼前这位是六元及第。
“下官纪黎明,参见周大人。”
纪黎明依足礼数,躬身行礼,态度不卑不亢。
周学士淡淡应了一声。
例行公事般地训诫了几句“翰林清要,当勤勉王事、恪尽职守、戒骄戒躁”之类的话。
随后便吩咐一名姓王的修撰,带他熟悉环境并安排具体事务。
王修撰年纪稍长,态度还算和气。
他领着纪黎明在翰林院内转了一圈,大致介绍了各堂署的职能。
制诰房负责起草诏书敕令,起居注馆负责记录皇帝言行,国史馆负责修撰史书,藏书楼则汗牛充栋......
最后,将纪黎明带至一间宽敞的廨房内。
这里便是修撰、编修们平日办公之所。
屋内陈设简单,数张宽大的书案整齐排列,上面堆满了各类典籍文书。
几名同样穿着绿色或青色官袍的官员正伏案疾书。
听到动静,纷纷抬起头来。
目光交汇的瞬间,纪黎明能清晰地感受到各种复杂的情绪。
有好奇,有审视,有不易察觉的嫉妒,也有几分冷淡的疏离。
他这位“六元及第”的状元郎,又是尚书府的准女婿。
甫一入院便注定无法平凡。
王修撰简单介绍了几句:
“诸位,这位便是新科状元纪黎明纪修撰,今日起便与诸位一同当值了。”
纪黎明上前一步,对着众人拱手一圈,语气平和:
“在下纪黎明,初来乍到,于翰林事务诸多不解,日后还需向诸位前辈同僚多多请教,望各位不吝赐教。”
他的态度谦逊而得体,几位同僚见状,也纷纷起身还礼。
表面上的客气还是维持住了。
只是那笑容底下有几分真心,就未可知了。
王修撰给他指了一张靠窗的空书案,又搬来一摞厚厚的过往诏令文书和馆藏条例:
“纪修撰初来,可先熟悉一下院中旧例和文书格式。”
“若有不明之处,可来问我或请教其他同僚。”
“多谢王大人。”
纪黎明谢过,便安然坐下,开始翻阅那些枯燥的文书。
他心知肚明,这是新人必经的过程,也是一种无形的下马威和观察。
纪黎明并不急躁,沉下心来,一字一句看得极为认真。
偶尔提笔做些笔记,神态专注,仿佛手中是什么了不得的经典巨着。
浑水摸鱼,不是纪黎明自夸,而是在场的各位就真没有能打的。
午间大家在翰林院的公厨用饭。
纪黎明胡乱吃了两口,就琢磨着以后还得回家吃饭了。
这实在不太好吃啊!
显然不止他一个人这么想,因为还有人是家里送饭过来。
味道香得勒......
纪黎明在翰林院的日子,在其他人看来挺枯燥的。
其实他本人过得还挺充实。
每天将分派的文书工作处理好。
他就泡在藏书楼中。
明面上看的是前朝档案、地方志书,甚至是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官员笔记杂谈。
全是工作上的事情。
实际上,趁人没注意的时候,他发现这里好多志怪小说。
全部都是他没看过的,又新奇又有趣,简直让他乐不思蜀。
纪黎明算了一下,就以藏书楼的储备量,等他看完了这些,起码得到一年后了。
而且,这些志怪小说还在不停地补充。
这里就是他的天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