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书房交流(1 / 2)

饭局散场,苏岳、刘通古、李国华和张立平几人都是官场沉浮多年的明白人,知道刘长生与赵达功肯定有其他的话要交谈,便都识趣地起身告辞,言语间满是恭敬与对未来工作的保证。

客厅里很快便只剩下刘长生和赵达功二人。

喧嚣过后,屋内显得格外安静。

刘长生脸上带着酒后的醉意,但眼神却异常清明,他拍了拍赵达功的肩膀,示意了一下楼梯方向:“达功,上楼,到我书房再坐坐,喝杯茶醒醒酒。”

赵达功点头,跟随刘长生上了二楼。

书房布置得古色古香,满墙的书柜,一张宽大的红木书桌,墙上挂着“宁静致远”的横幅,透着主人沉稳的性情。

保姆很快送上来两杯沏好的浓茶,便退了出去,并轻轻带上了房门。

书房内茶香与楼下残留的酒气形成了鲜明对比。

刘长生靠在宽大的藤椅里,长长地舒了口气,卸下了在人前一直维持的轻松姿态,脸上显露出疲惫和感慨。

“达功啊,”刘长生端起茶杯,吹了吹热气,语气变得深沉,“估计时间快定了。下个月,我可能就要动身去帝都,到新的岗位报到了。”

刘长生抿了一口热茶,借着那点未散的酒意,目光有些悠远:“今天晚上,这里就咱们两个人,有些话,我想了很久,还是想跟你唠唠。”

赵达功坐直身体,做出认真聆听的姿态:“刘省长,您请讲。”

刘长生叹了口气,说道:“我在汉东干了一辈子,从基层到省长,对这片土地,感情深啊。回过头看,我这任上,自己不敢说有多大功劳,但求一个‘稳’字。经济发展,大局稳定,这是头等大事,我也一直是这么抓的。”

刘长生的语气渐渐带上了一丝复杂和遗憾:“可是,有时候啊,过于求‘稳’,难免就有些保守,有些……缩手缩脚。现在回过头看,问题也不少。别的不说,就说这区域发展不平衡,汉南、汉北,差距是越拉越大。”

他看向赵达功,眼神里带着坦诚:“你也知道,源都往那边倾斜;汉北那几个地方,就像是后娘养的,爹不疼娘不爱。这话传到我耳朵里,我这心里……不好受啊。我也是土生土长的汉东人,听着这些话,脸上臊得慌!”

刘长生的声音有些低沉,带着深深的自责和未能竟全功的无力感:“有些工作,开了个头,还没来得及深入,或者遇到了阻力,就暂时搁置了。有些规划,看到了问题,却因为种种考虑,没能下决心去调整。现在想想,还是魄力不够,顾虑太多。”

他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向赵达功,带着前所未有的郑重和托付:“达功,你年轻,有魄力,有思路,敢想敢干!我希望你接过省政府这副担子之后,能够把我们这些老人想做而没来得及做,或者没敢下决心去做的事情,继续做下去,做好它!一定要想办法,把汉北的发展抓起来,缩小南北差距,让我们汉东省的全体人民,无论是南边的还是北边的,都能实实在在地享受到改革发展的红利!”

刘长生的语气无比恳切:“汉东省八千万人民往后的日子,汉东省未来发展的航向,从下个月起,就要交到你赵达功的肩膀上了!这副担子,重啊!”

听着这位即将离任的老省长发自肺腑的坦言和重托,赵达功心中涌起复杂的情绪,有感动,有压力,更有一种被信任的豪情。

赵达功放下茶杯,神色肃然,语气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