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轻轻拍了拍手边的一份文件,“能不能请你更深入地谈一谈,对于汉东省下一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像新能源汽车、芯片制造这样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你的具体工作思路是什么?如何将蓝图落到实处?”
这个问题,已经超出了常规的组织考察范畴,直接切入到汉东省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和未来规划,带有明显的政策水平和施政能力的考察意味。
赵达功知道关键时刻到了。
他略一沉吟,便从容不迫地开始阐述。
赵达功从汉东省的产业基础、区位优势谈起,分析了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趋势,然后重点围绕如何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的创新生态、如何引导国资与民资共同投入关键领域、如何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营商环境、如何依托静海高新区和即将落地的汉芯科技、海州炼化等大项目形成产业集群效应等方面,层层递进,展开了详细而系统的论述。
赵达功的思路清晰,既抓战略高度,又抓具体的路径,显示出对汉东省经济工作的深入思考和扎实功底。
李江山听得非常专注,不时微微颔首。
在赵达功充分阐述了自己的思路后,张海洋紧接着又抛出一个更为敏感的问题:“达功同志,那么,请你对刘长生同志主持省政府工作期间,在发展经济方面的作为,做一个评价。”
这个问题极其考验政治智慧和谈话艺术。
赵达功面色不变,语气诚恳而客观:“长生同志作为省长,主持省政府全面工作,这些年来为汉东的经济发展付出了大量心血,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特别是在稳定经济增长、推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成效显着。省政府班子在他的带领下,运转是顺畅的,执行力是强的。至于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经济结构深度转型方面,我们确实都面临新的挑战和课题,需要省委和省政府共同努力,也需要中央更多的指导和支持。我个人愿意,也有决心,在省委的领导下,协助长生同志,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取得更大的突破。”
这番评价,既充分肯定了刘长生的成绩和贡献,维护了班子团结,又巧妙地暗示了在经济转型方面尚有提升空间,并表达了自己愿意承担责任、积极作为的态度,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
整个谈话过程持续了接近一个小时,远远超过了前面两位的党政负责人的谈话时间。
当赵达功最终从容地走出谈话室时,等候在外的田国富、吴春林、苏岳等人虽然面上不动声色,但内心无不波澜涌动。
谈话时间的长短,往往意味着内容的深度和考察的侧重。
赵达功这次谈话时间,绝非常规流程。
再加上带队的是中组部常务副部长。
种种迹象叠加,让这些久经官场的常委们都清晰地感受到,这次中组部考察,中央对赵达功个人的重视程度,非同一般。
汉东省的政治格局,或许即将迎来新的变数。
休息室内的空气,仿佛也因赵达功的这次长谈,而变得更加凝滞和微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