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峰赞同地点点头,接过话头:“达功这个思路,是辩证的,也是负责任的。我们搞经济工作,不能只破不立,也不能因噎废食。惩处是为了更好的规范,规范是为了更高质量的发展。油气产业是国民经济命脉,这个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他看向张启明,“老张,你觉得呢?”
张启明脸上的线条柔和了许多,他拿起分酒器,主动起身给赵达功的酒杯添满,这个动作本身就是一个强烈的信号。“赵书记,听你这么一说,我心里就踏实了。不瞒你说,之前确实有些担心,怕地方上把握不好分寸,伤了我们能源系统的元气。现在看来,汉东省是有大格局的,既能刮骨疗毒,也能活血生肌。这就对了!”
张启明举起重新满上的酒杯,声音洪亮了些:“来,李主任,赵书记,还有汉东的各位同志,我提议,为了汉东油气集团实现‘浴火重生’,也为了海州这个未来的‘炼化明珠’能够早日落地,我们共同举杯!”
“敬李主任!敬张局、孙局!”
“感谢国家部委对我们汉东工作的鼎力支持!”
酒杯碰撞,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刚才那一丝若有若无的紧张气氛彻底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达成共识的融洽。
宋运辉也激动地举杯一饮而尽。
宋运辉第一次参加这种级别的酒局,他感觉到不仅是一场饭局,更是一次高水平的政治沟通和利益协调。
赵书记举重若轻,不仅化解了潜在的质疑,更巧妙地借助项目争取了能源系统最高层面的理解与支持,为汉东油气集团,也为海州炼化项目,扫清了一片关键的政策阴霾。
这杯中的酒,喝的是情谊,更是格局与智慧。
宴席在热烈的氛围中持续,后续的谈话便更多地转向了对具体政策、行业趋势的探讨,气氛更加轻松深入。
离席时,李建峰亲切地拍着赵达功的肩膀,低声又叮嘱了几句,显然,汉东海州炼化项目的关键环节,已经在推杯换盏间得到了无形的推进。
坐进汉东驻京办的车里,赵达功脸上带着一丝酒后的疲惫,但嘴角却带着笑意。
海州炼化项目这就算是成了一多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