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应对(2 / 2)

他绝不能坐视静海园区被稀释、被平庸化。

赵达功拿起电话,首先拨通了分管科教文卫工作的副省长李国华的号码。

“国华省长,现在方便吗?关于沙书记今天在会上提出的全省建设高新区的事情,有些想法想跟你沟通一下,对,请你来我办公室一趟。”

不多时,李国华赶到。赵达功请他坐下,开门见山地说:“国华省长,沙书记高瞻远瞩,提出要全省布局高新区,这是大好事啊!但要支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人才是根本,教育是基础。我们省政府这边,必须未雨绸缪,大力支持省内高校,特别是应用型大学和职业技术学院,围绕我们重点发展的半导体、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等产业方向,优化专业设置,扩大招生规模,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产业工人和技术研发人才。”

赵达功特别强调:“静海市作为先行区,在这方面要起到示范作用。我的想法是,省里的教育专项资金、科研项目,要适当向静海当地的高校倾斜,支持他们建立与园区企业需求紧密对接的产业学院、联合实验室。比如,静海大学、静海职业技术学院,可以重点强化微电子、通信工程、智能制造这些专业。我们要把静海打造成不仅是产业高地,也是人才高地!”

李国华深表赞同:“达功书记,您考虑得非常周到!教育确实应该先行。我回去后立刻组织教育厅和相关高校进行研究,尽快拿出一个针对性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支持方案,优先保障静海的需求,确保我们的人才供给能跟上产业发展的步伐!”

送走李国华,赵达功立刻又拨通了静海市市长赵毅然的电话:

“毅然吗?我是省委赵达功。常委会刚结束,沙书记已经明确提出要在全省各地市铺开建设高新区了。”

电话那头的赵毅然显然也意识到了其中的含义,语气凝重起来:“赵书记,那我们……”

“这正是我要跟你说的!”赵达功打断他,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窗口期很短!我们必须利用好静海现有的先发优势和这次最高领导调研带来的品牌效应,抢在其他地市刚刚起步甚至还在规划的时候,迅速把我们的产业链做深做透!你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抓住这个时间差,集中全部精力,围绕华星集团等龙头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上下游的配套企业,无论是材料、设备、封装测试,还是软件、应用开发,能引尽的都给我引进来!要形成强大的集群效应!”

赵达功进一步指示:“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要再提速!我之前强调的人才公寓,要加快进度,必要时可以边建边批。告诉园区的团队,现在不是按部就班的时候,要拿出冲刺的劲头!静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要在全省这盘棋中,牢牢占据龙头位置,让其他地市的高新区,最终都不得不来对接我们、依托我们!只有这样,静海才能真正立于不败之地,我们的工作才算成功!明白吗?”

“明白!赵书记,您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了!保证完成任务!”赵毅然在电话那头斩钉截铁地回应。

放下电话,赵达功目光重新投向窗外。

沙瑞金想用全域布局来制衡,自己就用深厚的产业根基和完善的人才体系来巩固静海的绝对优势。

这场围绕着高新技术产业主导权的博弈,从明面的政策推动,迅速转向了资源配置与执行力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