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达功在会上多次强调:“我们这次不搞花架子,要的是实实在在落地的项目,是能够带动就业、增加税收、提升汉东产业水平的真投资!”
这股发展热潮中,原先一直在汉东经济发展排倒数的静海市表现尤为抢眼。他们不仅被汉东省确立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承接地,整个市委班子更展现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主动性和战略眼光。
在省委常委会正式通过园区选址方案之前,静海市委书记张立平、市长赵毅然就已经带领班子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他们组织专门团队,深入研究国内外相关产业发展趋势,精准梳理出可能转移或扩张的潜在目标企业名单。园区规划刚一定稿,静海市就主动派出多个招商小分队,分头对接名单上的企业。
静海市的策略清晰。不是泛泛地介绍优惠政策,而是针对每家目标企业的特点和需求,量身定制对接方案。对于需要产业链配套的企业,他们提前梳理了省内外的供应商资源;对于关注人才储备的企业,他们联合省内高校和职业院校,拿出具体的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对于对物流效率要求高的企业,他们详细展示了静海市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和通关便利化措施。
更为关键的一步棋,是静海市在招商过程中,巧妙地释放了一个信息:国内传统汽车产业的龙头企业西风汽车,对在静海投资建设生产基地有明确意向,并且已经与省政府进行了深入洽谈。
这个消息产生了强大的“灯塔效应”。许多原本处于观望状态的上下游企业,态度立刻变得积极起来。
静海市招商团队抓住这个机会,加速推进谈判进程。与多家关键零部件制造商进行了磋商。
在短短两周内,静海市就与七家行业领先的配套企业签订了正式投资协议,总投资额超过八十亿元。另有十几家企业签署了投资意向书,明确了下一步推进计划。这些项目涵盖了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管理系统、驱动电机、轻量化材料、智能座舱等多个关键领域,初步形成了产业集群的雏形。
就在静海市前期工作扎实推进,园区土地平整完成过半,主要道路管网开始施工时,赵达功接到了刘长生的通知:西风汽车董事长孙和平将率代表团正式访问汉东,进行投资前的最终磋商。
赵达功亲自部署接待和洽谈工作,安排诸葛青云联系静海市提供相关资料,包括产业园区的工程地质报告、环境评估数据、周边配套设施规划,以及劳动力市场分析报告。省发改委、工信厅、自然资源厅等部门被要求全力配合,确保提供的数据准确。
西风汽车代表团抵达汉东后,赵达功和负责工业的副省长全程陪同考察。在静海产业园区的规划现场,赵达功和静海市的负责人展示了园区的总体规划图,详细解释了地块的区位优势,而在随后与静海市政府的对接会上,西风汽车的代表提出了几十个具体问题,涉及土地出让价格、能源保障、物流成本、员工招聘和培训等方方面面。静海市由分管副市长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一一作答,数据翔实,方案具体。对于一些需要省级层面协调的问题,赵达功则当场表态,明确责任部门和解决时限。
考察结束后,刘长生在省委招待所设宴款待西风汽车代表团。宴会上没有过多的客套,话题始终围绕着产业发展和未来合作。刘长生向孙和平明确表示:“汉东省将举全省之力,支持西风汽车在静海的发展。我们将成立由赵达功同志牵头的工作专班,专门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确保项目顺利落地、早日投产。”
西风汽车董事长孙和平也向自己的这位老朋友表示:“通过这次考察,我们深切感受到了汉东省推动产业升级的决心和静海市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静海园区的区位条件、基础设施规划和政策支持力度,都符合我们的战略布局要求。”
次日,西风汽车的高管团队留在汉东,与静海市政府及省发改委展开了最后一轮细节磋商。经过连续两天的紧张工作,双方就投资协议的所有关键条款达成一致。
三天后,在汉东省委会议室,举行了简短而庄重的签约仪式。静海市市长赵毅然与西风汽车总裁分别代表双方在投资协议上签字。根据协议,西风汽车将在静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投资建设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研发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超过一百五十亿元,是汉东省近年来引进的最大单体产业项目。
签约仪式后,西风汽车董事长孙和平在接受汉东省电视台的采访时表示:“我们选择汉东、选择静海,是基于对汉东省当前经济发展环境的全面评估和长远信心。这个项目将采用最先进的生产工艺和制造技术,建成后将成为西风汽车在全国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一环。”
这个消息迅速在汉东全省产生示范效应。更多上下游汽车制造相关企业开始主动联系静海市,咨询投资事宜。
汉东省内外主流媒体纷纷报道,将其称之为“汉东改革开放之后经济转型的标志性事件”。
汉东的经济建设,在沙瑞金生病休息期间,不仅没有停滞,反而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