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产业园区选址(2 / 2)

几乎在赵达功踏上静海土地的同时,李达康也得到了消息,他丢下手头的工作,风风火火地赶往省委大楼,在白秘书的引领下走沙瑞金的办公室。

“沙书记!”李达康语气急切,带着明显的不满和焦虑,“省政府刘省长和赵达功副省长,是不是已经和您沟通,确定要把省级的新兴产业园放在静海了?我今天才知道,赵达功同志已经带队去静海调研了!”

沙瑞金抬起眼,看着面前这位以“闯将”着称的市委书记,心中对他的来意了然。他示意李达康坐下,语气平和:“达康同志,不要急。长生同志和达功同志是有这个初步想法,也向我提过静海的区位优势。但这还只是调研论证阶段,远没有到最终决定的时候。”

“沙书记,这怎么能不急?”李达康没有坐下后,语速又快又急,“我们京州是省会,是汉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我们拥有全省最完善的工业基础,最雄厚的人才资源,最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无论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配套,还是市场辐射能力,京州都比静海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这个产业园放在京州,能更快地形成规模效应,带动全省产业升级!放在静海?那最多只是一个点,而在京州,它能形成一个面,辐射全省!”

李达康越说越激动:“沙书记,我李达康别的不敢说,抓经济、搞建设,我从来没含糊过!只要这个项目落在京州,我向您立军令状,保证一年见雏形,两年出效益!绝不给省委、省政府丢脸!”

看着李达康因激动而有些发红的脸庞,沙瑞金心中其实也掠过一丝不快。这丝不快,并非完全针对李达康的冒失,更多的也是针对赵达功。如此重大的产业布局调研,赵达功作为常务副省长,在成行之前,竟然没有向他这个省委书记做一次正式的工作汇报,仅仅是透过刘长生打了个招呼,这在他看来,是程序上的缺失,也是一种对他权威的微妙忽视。赵达功近来风头正劲,动作频频,似乎有些过于积极主动了,对于一个向来以强硬着称的领导,这是他不能允许的。

“达康同志,你的心情我理解,京州的优势省委也清楚。”沙瑞金压下心中的思绪,安抚道,“这件事,最终还是要上常委会集体讨论决定。我在这里可以明确表个态,我个人原则上是支持京州参与竞争的,也认为京州具备很强的竞争力。”

听到沙瑞金这句话,李达康的情绪稍微平复了一些,眼神中重新燃起希望,他知道在自己离婚后,这是自己唯一能抓住的延续自己政治生命的机会。

沙瑞金继续指点道:“你现在要做的,不是在我这里着急,而是立刻组织精干力量,把京州的优势,特别是相对于静海的具体明显优势,比如你刚才说的产业配套、人才储备、市场辐射力,还有你们能拿出的具体优惠政策、土地保障、配套资金等等,形成一份扎实详尽、有说服力的可行性报告和竞争方案。”

沙瑞金身体微微前倾,语气加重:“在常委会上,你要把京州的底气、京州的决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讲出来!只要你的方案足够过硬,在常委会上获得的同志们的支持更多,京州的机会就很大!我们汉东省委是讲民主、讲原则的,最终要看哪里更符合全省发展的整体利益,是要由省委班子集体决定的,不是几个人的意愿就能拍板定下来的。”

李达康如同被打了一剂强心针,立刻挺直腰板:“是,沙书记!我明白了!我回去就亲自抓,马上组织人马,一定拿出一份能让所有常委都信服的方案!绝不让您失望,也绝不让京州人民失望!”

“好,去吧。我等着看你们的方案。”沙瑞金点了点头。

李达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带着沙瑞金的口头支持,斗志昂扬地离开了办公室。

沙瑞金看着重新关上的门,目光深沉。他选择支持京州和李达康,既是基于客观判断,也是为了平衡赵达功过于集中的经济发展影响力。

这次静海与京州之争,表面上是经济发展机遇与地域竞争,其实已然演变成他与赵达功和省政府之间,关于经济主导权和汉东省重大政策影响力的较量。而这一次,他需要借助李达康这位“经济发展闯将”,在下一次的常委会的战场上,为他赢得决定后续汉东经济发展主动权的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