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生看着眼前这位年轻自己不少的新搭档,心情复杂。他主政汉东政府工作多年,如今临近退休,中央派来这样一位年富力强、背景深厚的常务副省长,其意不言自明。他既是自己在退下去前稳定局面的助力,某种程度上,也是来接班的。
“达功同志,我们就不绕弯子了。”刘长生开门见山,“按照惯例,作为常务副省长,你将负责省政府的常务工作。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发展改革、应急管理、数据管理、政务服务、统计、国防动员、税务、金融、机关事务、粮食和物资储备、能源、对口支援、经济协作、参事、档案等方面。”
他拿起一份早已准备好的文件递给赵达功:“这是详细的分管和联系部门名单。你分管省政府办公厅、省发改委、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省统计局、省金融局等关键部门,同时协助我分管财政厅和审计厅。这些都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啊!”
赵达功接过文件,快速浏览了一遍,心中已然有数。这些分工,基本涵盖了省政府日常运转和经济调控的核心权力,责任重大,也意味着他将直接置身于汉东发展矛盾的中心。
“感谢省长的信任,把这么重要的担子交给我。”赵达功郑重表态,“我一定恪尽职守,在您的领导下,努力做好分内工作。”
刘长生摆了摆手,语气显得颇为真诚:“达功同志,不瞒你说,我在这个岗位上的时间不多了。在退居二线之前,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看到汉东的经济稳住阵脚,实现平稳过渡。你放心,只要是出于公心,为了汉东的发展,我一定会全力支持你的工作!”
这话既有交底,也暗含期望,更是一种姿态。
赵达功闻言,身体微微前倾,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尊重笑容:“刘省长,您太谦虚了。来汉东之前,我特意去拜访了安邦老领导,他还专门提到了您。”
“哦?安邦同志怎么说?”刘长生眼神微动,显然对赵安邦的评价很在意。
“老领导说,长生省长在汉东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关键时期,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的,很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都是您当年一手推动的。他让我到了汉东,一定要多向您请教学习,尊重您的领导。”赵达功的话语充满诚意,将赵安邦的肯定作为最高褒奖送出,极大地满足了刘长生的心理需求。
他略作停顿,观察了一下刘长生的反应,继续道:“老领导还说,汉东现在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正需要您这样经验丰富的老将掌舵把方向。他希望我们俩能精诚合作,只要稳住局面,做出成绩,您这位老省长,未必就不能在政治生涯上再进一步,甚至到帝都继续发挥余热,为汉东的经济发展争取更多的支持。”
这番话,给刘长生描绘了一个更具吸引力的前景:并非黯然退场,而是有可能更上一层楼。
而实现这个前景的关键,在于“稳住局面,做出成绩”,而这恰恰需要赵达功的全力配合。
刘长生听完,脸上的笑容明显更真切了几分,他呵呵一笑:“安邦同志过誉了,过誉了。不过,既然中央和他都这么信任,我这把老骨头,肯定要站好最后一班岗。达功,以后政府这边的具体工作,你大胆去抓,遇到难处,我们一起商量解决!”
“有省长您这句话,我就放心了!”赵达功适时起身,“那您先忙,我回办公室熟悉一下情况。”
离开刘长生的办公室,赵达功的表情恢复平静。这第一步的沟通,效果不错,至少暂时稳住了政府一把手,赢得了初步的工作空间。但他也清楚,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将这些分管的权力,转化为推动汉东变革的实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