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活佛济公第四部 > 第169章 灯海引航·线系千帆

第169章 灯海引航·线系千帆(2 / 2)

孩子的手指刚碰到玉牌就僵住了,突然放声大哭:“这是俺爹的!俺爹是船上的账房,他说要带俺娘去泉州开绣坊……这块玉牌,他天天揣在怀里!”

哭声惊动了偏房的其他孩子,纷纷围了过来。一个稍大些的女孩指着那枚鱼纹玉坠:“这是俺阿姐的!她去年被选去官船当绣娘,说要挣钱给俺治病……”

一时间,哭喊声此起彼伏,十几个孩子抱着各自认出的玉器碎片,哭得撕心裂肺。苏航看着这场景,喉咙像被堵住一般——这些玉器哪里是什么商船残骸,分明是台风中遇难者的遗物,是孩子们失散的亲人留下的最后念想。

苏大娘抹了把眼泪,把孩子们一个个搂进怀里:“不哭,不哭啊……能找到这些,就是亲人在给你们指路呢。”她拿起那半块断玉,“你看,这上面刻着‘泉州’,说明他们已经到了泉州,只是暂时没找到你们,咱们慢慢找,总能找到的。”

她转向苏航,眼神坚定:“航儿,去把沈先生请来,就说我们有要事相求。这些玉器上的纹路,说不定藏着绣坊的地址,咱们得把这些碎玉拼起来,就像……就像把孩子们的心拼起来一样。”

沈知砚赶到时,天刚蒙蒙亮。他看着桌上的碎玉和哭红了眼的孩子们,没多问就拿起放大镜仔细查看:“玉绣坊的缠枝纹有密码,每片叶子的朝向都对应一个字。”他指着莲花玉佩的花瓣,“这片朝东的叶子,对应‘东’字;这片向南的,是‘南’字……”

苏航突然福至心灵,转身冲进里屋,把那幅“归帆小品”取了出来:“沈先生,您看这海丝绣的浪涛,是不是和玉上的纹路能对上?”

众人凑过去,果然见绣品上的浪尖走向,竟与碎玉拼接后的纹路完全吻合!海丝在晨光下亮起,浪涛间渐渐显露出一行字:“玉绣坊迁至城南榕树下”。

“找到了!”苏航又惊又喜,“城南榕树,我知道那地方,去年还在那儿帮人修过船!”

孩子们瞬间安静下来,眼里重新燃起希望。那个小男孩攥着断玉,小声问:“哥哥,现在就能去吗?”

“能!”苏航扛起最大的那个布包,里面装着苏大娘连夜烙的饼,“吃完早饭咱们就动身,我划船送你们去!”

苏大娘把新绣好的平安结分给每个孩子:“拿着,这结里绣了榕树叶,跟着它走,准能找到地方。”海丝在孩子们掌心发亮,像一颗颗小小的星辰。

出发时,码头的船老大们听说了这事,非要凑出最好的一艘快船,还让自家婆娘烙了干粮送来。“苏航兄弟,路上小心!”“要是找着人,捎个信回来!”

船离码头时,苏航回头望了眼归帆客栈,堂屋的灯笼还亮着,苏大娘正站在门口挥手,珊瑚红的光晕里,那幅“归帆小品”被风吹得轻轻晃动,海丝绣的帆影下,仿佛多了无数双挥动的手。

快船在江面上飞驰,孩子们趴在船舷边,手里的平安结在风里飘动,海丝与阳光交织,织成一张金色的网。苏航握着船桨,看着前方越来越近的城南轮廓,忽然明白沈知砚说的“线引归途”是什么意思——所谓归途,从来不是一条孤独的船,是无数双手递过来的桨,无数盏亮起的灯,无数根缠绕的线,把失散的碎片一点点拼起来,把漂泊的人一个个接回家。

榕树下的玉绣坊果然开着门,门楣上挂着块新招牌,上面的“玉绣坊”三个字,是用海丝绣的。一个穿着蓝布围裙的妇人正在门口晒绣品,看到孩子们手里的平安结和碎玉,突然捂住嘴哭了起来:“是我的儿!我的夫君!”

孩子们扑过去抱住她,哭喊声混着笑声,惊飞了榕树上的麻雀。苏航站在不远处,看着这一幕,摸出怀里那个歪扭的平安结——是他昨晚没绣完的,海丝在晨光下泛着柔和的光,结上的“家”字虽然歪歪扭扭,却比任何精致的绣品都要耀眼。

他转身往回走,要赶在中午前把消息带回客栈。江面上的风带着榕树叶的清香,远处归帆客栈的灯笼已经熄灭,但苏航知道,等他回去时,灶上一定温着鱼胶,堂屋的长凳上,娘肯定又在摆弄海丝,等着给他补那个没绣完的平安结。

原来,所谓归帆,不过是有人在码头等你,有灯在堂屋亮着,有线在指尖缠着,有份牵挂在心里住着。无论走多远,那根线都系在原处,像海丝认主般,牢牢牵着你的归途。

快船劈开浪花,船头的平安结在风里猎猎作响,海丝折射的光,照亮了水面上无数细碎的波纹——那是千万条归途,在阳光下,闪闪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