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无声惊雷(1 / 2)

新生悟空高踞九天,以无上意志梳理阴阳,其缔造的秩序网络,如同精密的星轨,覆盖三界,运转不辍。规则的光芒,看似普照万物,带来前所未有的“稳定”与“效率”。然而,在这片被强行规范的天空之下,在那无数被冰冷数据所衡量、被森严等级所界定、被无形恐惧所束缚的生灵心中,一场无声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其势未发,其威已显,如同云层深处积蓄的雷霆,虽未炸响,却已令感知敏锐者心神不宁。

西牛贺洲,紫霞道场。

山巅的流云似乎也沾染了几分凝重,徘徊不去。紫霞仙子不再抚琴,她静坐于一方青石之上,双眸紧闭,周身流淌的“有情太虚”道韵,却以前所未有的强度与广度,向着三界弥漫开去。她不再试图强行冲破那阻隔她与九天联系的、由绝望与混沌织就的无形屏障,而是将自身道境化作亿万缕细微到极致的感知触须,如同最敏感的水母触手,轻柔地、耐心地探入那三界众生集体意识所形成的、已然变得灰暗冰冷的“心海”之中。

她“看”到的景象,令她道心震颤。

那不再是简单的绝望或怨恨,而是一种更深沉的、近乎死寂的“认同”——一种对自身价值被否定、对命运被安排的麻木“认同”。在砺剑城,那些妖族不再为低等的评定而愤怒,反而开始“自觉”地按照等级划分彼此,高等者漠视低等者,低等者则蜷缩在属于自己的角落,连怨恨都显得无力;在西海,年轻的龙族不再为失去锐气而困惑,他们开始“习惯”于那种精准却无魂的演练,甚至将这种“规范”视作了某种新的、安全的“传统”;在南瞻部洲的村落,村民们不再敢有丝毫“杂念”,他们将那“澄心石”的检测结果奉若圭臬,主动疏远那些被标记者,并在日常生活中,以一种近乎病态的“自律”,检视着自己与他人的一言一行,唯恐偏离“规范”半分。

这是一种更加可怕的侵蚀!混沌尊者不再仅仅是放大负面情绪,它正在巧妙地扭曲生灵的认知,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接受这冰冷的秩序,并将这秩序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从而在灵魂深处,完成对自我的禁锢与否定!秩序,不再仅仅是外在的约束,而是变成了内在的枷锁!

“它以秩序为囚笼,以恐惧为锁链……让众生……自己囚禁了自己!”紫霞心中涌起一股巨大的悲悯与骇然。她意识到,若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三界将不再需要任何外在的敌人,这些心灵被彻底“规训”的生灵。

她必须做些什么!哪怕无法直接沟通悟空,她也必须将这惊天的发现,以某种方式,传递出去!她的目光,投向了浮屠古刹的方向,投向了那位虽理念亦有分歧,但同样心怀慈悲、守护众生的斗战胜佛。

浮屠古刹,菩提树下。

斗战胜佛缓缓睁开金眸,他并未入定,只是静坐。他那历经磨难、早已臻至圆融之境的佛心,同样感受到了三界那股异常凝滞、冰冷的气息。与新生悟空专注于宏观数据不同,与紫霞深入感知个体心海亦有所区别,他更多的是从“因果”与“业力”的角度,洞察着这天地间的微妙变化。

他能看到,那原本应流转不息、充满变数的众生因果之线,正在某种无形力量的干预下,变得愈发“规整”,却也愈发“僵硬”。许多本应有着多种可能性的未来分支,正在悄然收束,指向同一个冰冷而确定的“终点”。一种庞大的、令人窒息的“共业”,正在这看似稳定的秩序下,悄然形成。这“业”并非恶业,却是一种失去活力、失去选择、失去希望的……“死寂之业”。

“阿弥陀佛。”他低诵佛号,眉宇间笼罩着一层前所未有的凝重,“天尊以无上法力,欲定乾坤,却不知过刚易折,至清无鱼。这天地……正在失去其最重要的‘生机’。”

就在这时,一缕极其微弱、却纯净无比、蕴含着深切忧思与警示意味的七彩霞光,如同穿越了千山万水,悄然抵达古刹,萦绕在斗战胜佛的心头。是紫霞的意念!虽无法完整传递信息,但这缕意念本身所携带的那份紧迫与悲悯,已足以让斗战胜佛明白事情的严重性。

他沉吟片刻,并未立刻前往凌霄殿。他知道,此刻的新生悟空,恐怕听不进任何关于“秩序过于严苛”的谏言。他需要更确切的“证据”,需要找到一个能让悟空不得不正视这问题的契机。

他的神念,悄无声息地扫过三界,最终,定格在了北俱芦洲那座秩序森严的“砺剑城”上。

北俱芦洲,砺剑城,“慎思堂”。

这里与其说是反省之地,不如说是一座冰冷的监狱。四壁由隔音、禁法的黑石砌成,没有任何光线,只有角落里的荧光苔藓散发着微弱的、惨绿的光芒。被评定为“戊下”、关入此地的鹿妖“鹿力”,蜷缩在冰冷的石床上,双目无神。

它已经不再恐惧,也不再悲伤,只剩下一种无边无际的空洞与麻木。脑海中,不断回响着铁冠真人那冰冷的宣判,回响着混沌低语那恶毒的肯定:“看吧,你就是无用的……你就是不该存在的……”

就在这时,一丝极其温暖、平和,与这慎思堂的冰冷死寂格格不入的意念,如同春风般,悄无声息地拂过了鹿力那近乎冻结的心田。这意念没有任何强制性的力量,只是带着一种深切的“理解”与“悲悯”,仿佛在告诉它:你的痛苦,被看见了;你的存在,并非毫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