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子炮当前已经在虚拟世界完成了近百次的版本迭代,真正做到了蒸发小行星的强度。
孟维平记得上次开会的时候,就有人提出,要不要把介子炮先建造出来,部署在月球和蓝星,作为小行星防御系统来用。
不过方砚樵极力反对之下,便没有了下文。
赵国梁解释道:“现如今的介子炮,材料问题基本解决了,就差磁单极子阵列了。而虚拟世界中的介子炮,是方砚樵利用磁约束技术,通过量变产生质变实现的,整台设备需要一万颗磁单极子,单单是核心设备的占地面积就达到了5万平方米。”
停顿了一瞬,赵国梁继续说道:“前天我就去找过老方,他说,果保持现有设备体积不变,能把我们现在5000万颗磁单极子都放进去,如果解决掉材料、控制等问题,单次全充能发射,释放的能量足以将月球撕裂并汽化掉相当于其一半质量的物质。”
“这不,方砚樵就问我能不能制作小型化的密集阵列。如果能解决,未来介子炮说不定能部署到飞船上。”
“不过,介子炮的项目估计会逐步放弃。”
孟维平愣了一下,疑惑地问道:“这么强的火力,哪怕是国家层面也不能轻易放弃相关技术的研发吧?是因为磁单极子的理论完善了。”
“没错。”
赵国梁继续解释道:“后续会制作特制的超导镜像装置,对磁单极子束进行加速,利用磁单极子催化质子的特性,直达星球地心,干扰目标星球内部的发电机效应,削弱甚至关闭全球磁场,使星球表面暴露在致命的太阳风和宇宙辐射之下。”
孟维平在脑海中对比了一下。
的确,介子炮威力大,但需要大量的物质,且技术上还有难度。
新的磁单极子束,不但可以直接破坏敌方的母星,还能在发射后对磁单极子进行回收,不会出现磁单极子丢失的问题。
还没等孟维平细想。
只听赵国梁继续说道:“随着引力和电磁力在更高维度的统一起来,会议上还提出了通过特定构型的磁单极子阵列,在其周围产生一个可操控的局部引力异常,也就是引力场操控装置。”
“类似于我们现在的炸药,在目标位置瞬间产生一个极强的引力场,将其内部的一切物质压碎,甚至是牵引光束。”
“未来的话,基于磁单极子理论,还会出现局域精细结构常数调制器,真空衰变触发器,时序攻击武器等我们此前想都不敢想的武器装备。”
“这还只是在磁单极子理论尚未完善的情况下。”
“用周凌琛的一句话说,对方送来的磁单极子,变相让我们拥有了跨入高等文明的门票。”
单单是技术层面上,磁单极子从原本粗浅的应用,晋升到对宇宙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理论先行这句话,一点都没错啊。”孟维平感慨道。
突然,孟维平好似想起了些什么,询问道:“老赵啊,按你刚刚的意思,这几天你是没事做?”
“差不多,中间要开几个会,重新安排一下工作,”赵国梁有些不解地问道:“怎么了?”
孟维平脸上露出一抹笑容,轻轻拍了拍老友的肩膀说道:“正好,我的团队要重新设计多轴原子3d打印机的设计图,但是现在的单轴原子3d打印机实验室又不能没人看着。”
孟维平指着无尘实验室内正在工作的打印机,继续说道:“这些天就交给你了,有问题去隔壁实验室找我。”
说罢,也不管赵国梁答应不答应,孟维平转身开溜。
留下赵国梁一脸茫然地站在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