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密码解析与最终方案(1 / 2)

返回江城废弃防空洞基地的过程有惊无险。林夜如同幽灵般穿梭在城市的阴影中,避开了几处可能的监控点,最终安全抵达。叶清雪早已在洞口焦急等待,看到他平安归来,才长长松了口气。

“没事吧?路上顺利吗?”叶清雪关切地问道,目光落在他手臂上一道被流弹擦过的浅浅伤痕上。

“小麻烦,已经解决了。”林夜摇摇头,将那个历经艰险才到手的老旧笔记本放在桌上,“东西拿到了。”

两人立刻围坐在桌前,小心翼翼地翻开了李博士的笔记本。纸张已经泛黄发脆,上面的字迹和图案却依然清晰,充满了那个时代科研工作者特有的严谨和……一种近乎偏执的热情。

笔记本的前半部分,大多是“城市之心”超级计算机的架构设计、算法优化和一些早期人工智能的理论推演,技术含量极高,但并非他们所需的核心。

翻到后半部分,内容开始变得不同。出现了大量关于“意识上传”、“虚拟现实架构”、“神经接口”的设想和草图,显然这就是“彼岸”计划的雏形。而在最后几页,他们终于找到了目标——关于“开发者后门”和“莱茵序列声波密码”的详细记录!

“莱茵序列”并非简单的数字或字母组合,而是一种将特定数学常数(如圆周率π、自然常数e)通过一种复杂的算法,转换成一系列对应不同频率和音色的声波信号。笔记本上详细记录了转换算法、基准频率以及完整的密码序列。旁边还有李博士的备注:“此为核心权限密钥,仅限紧急情况下使用,需通过位于核心机房B-17接口的物理声波接收器输入。警告:v1.0版本后此接口可能已被逻辑屏蔽或物理拆除,慎用!”

果然和“键盘”推测的一致,这个后门在升级后的“摇篮”系统中很可能已经失效,甚至是个陷阱。

“物理接口可能没了,但‘后门’的概念和对应的‘密钥’本身,就是有价值的信息。”叶清雪沉思道,“‘键盘’说得对,我们不一定非要用它来开门,或许可以把它当成一个‘诱饵’。”

林夜盯着那复杂的声波频率图,脑中飞速运转。一个计划的雏形逐渐清晰。

“我们可以兵分两路。”林夜开口道,“一路,佯攻。利用这个‘后门’密钥大做文章,制造我们要强行破解系统后门的假象,吸引‘摆渡人’和主要防御力量的注意力。”

“另一路,主攻。趁乱从‘键盘’提供的3号泄压井潜入,利用外部破坏或者内部弱点,直击‘摇篮’的核心支撑系统,比如……它的能源核心,或者外部数据交换枢纽。”

叶清雪眼睛一亮:“声东击西?佯攻队伍制造足够大的动静,甚至模拟尝试触发‘后门’的动作,迫使系统调动资源进行防御。主攻队伍则执行真正的破坏任务。这确实比强攻核心机房成功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