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启发现自己异能画面的尽头有鱼群掠过。他急忙把异能范围缩小,拉大距离观察,只见水下有着密密麻麻的大鱼群,朝着南边游去。
杨启对着鱼群,打开探照灯,灯光下可以看见无数逃窜的鱼群,蹦出水面。
那阵式犹如清水泼入热油中,海面瞬间就沸腾了。
杨启拿起电台的对讲机,激动的高呼“丰收号”:
“呼叫,呼叫!‘启航号’呼叫‘丰收号’,听到请回答。”
“听到,听到,‘丰收号’听到,请讲!”
对面白大海回应道。
“前面发现较大规模鱼群,‘丰收号’加速跟上,准备绕到鱼群前面退网。”
杨启立即下达指令。
“收到,‘丰收号’收到。”白大海高声回答道,同时招呼众人出仓准备作业。
“老杨,老陈,发现鱼群,把所有人叫过来,准备下网。”
等两艘船全速来到鱼群前面的时候,杨启开始指挥“丰收号”下网,上拖。
随着白大海的一声令下,陈中伟和陈栋开始下网。
此时的“启航号”在给“丰收号”下完指令之后,就绕到边上,给“丰收号”腾出空间。
这时候,“丰收号”拖着硕大的拖网,在白大海的操作下不紧不慢的靠近鱼群。
船上众人借着探照灯的照亮,看着像开水一般沸腾的鱼群,均是露出激动的表情。第一网就来个大丰收,确实可以给人带来愉悦。
“阿启,找鱼群真的是有一手啊!太牛了吧!”
小舅第一次见到这场面,禁不住发出感叹。
其他两个后来的船工,没有跟杨启公过事,从来只听说过他找鱼本事大,没想到效果这么好!
“丰收号”就像犁地一样,从鱼群中间开过去。
在杨启的要求下又往前开十分钟。终于可以起网了。
拖网慢慢的合拢,肉眼可见,渔网抖动的幅度很大。
等硕大的网囊被吊机缓缓吊到船舷边上的时候,卡住了。
网囊离开水面实在是太重了,“丰收号”连续试了几次次都是差那么一点点,无法吊过船舷。
杨启想了个办法,在“启航号”这边的吊机挂钩上绑了一根绳子,抛到“丰收号”那边,绑在网兜上面。
他这边也开动吊机,加上“启航号”的这股力道,终于把网囊拉上甲板。
杨启通过异能,早就知道这是一群蓝圆鯵鱼。
蓝圆鯵鱼,鯵科,俗名:巴浪鱼,巴刺鱼,池仔,黄占等等。
体呈纺锤形,稍侧扁,一般体长15–30厘米,体重50–200克。口大,吻椎形,上下颌各张一列细牙。
眼睛较大,体背部为蓝灰色,腹部银白色,鳃盖后上角有一个黑斑。
产量较多,近年以来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其肉味鲜美,鲜食可油煎,油炸,清蒸等,加工可制成腌干品。
这种鱼生产盛期正值南方高温季节。产量又集中,因而鲜品销售较少,大部分加工成咸干品,故而南方俗称为“池鱼”。
蓝圆鯵还有一个和其他鱼种非常与众不同的地方,它因为人工养殖的品种肉质更优,所以人工养殖的市场价格,反而比野生的品种更贵。
人工养殖的价格是野生品种的5–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