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丰收号返航(2 / 2)

接下去就是陈天明的工人们忙碌的时候了。一箱箱鱼获被他们搬到码头上面。

老妈和陈兰英在那里照看记账,规格尺寸上在渔船上就大致分好了。

至于陈天明拉回去,继续分档出售那都是他的事了。毕竟这也是他利润的一部分。

如果碰到名贵的鱼种,那肯定要细分规格,甚至像大黄鱼都要每条过秤,分别记账。毕竟差个几两的重量,价格可能就会差很多。

杨启也通过老爸的介绍,认识了早几天新雇的船工。

这是两个个三十多岁不到四十岁的年纪,看他们的面相都是老实本分的渔民。

一个叫白大正,一听名字就是白大海的本家兄弟,果然老爸介绍了是白大海的堂弟。

另一个叫陈栋,应该是陈兰英娘家那边的人,杨启也没有多问。

杨启和白大正和陈栋两人,握手问好,也算是认识了。

至于说杨启怎么不安排自己老家的亲戚朋友上船,这个事他和自己老爸,还真的有考虑和商量过。

一个方面是急于招人,本地人都是老渔民,能够很轻松的快速的适应船上的生活。

另一方面就是老家那边的人能不能适应渔民生活不好说,就是一时间也找不到合适的,时间不等人。

只能是以后招人的时候再说,先慢慢看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看看这么多鱼获,“丰收号”上面五个人手其实还有点少的。

毕竟作业方式造成需要更多的人手,大量的粘网上这么多条鱼要一条一条的摘下来,要分拣出不同规格。

拖网船加上大量粘网,延绳钓,还有地笼,使得渔船上工作量剧增。

要是别人家的渔船,可能没有这么大的工作量。

“丰收号”不同,白大海得到杨启提供的窝点,每次都能捕捞到大量的鱼获。

船上几人都是痛并快乐着。

因为雇的几个人都是有分成的,陈中伟作为船长底薪是5000块加1%提成,白大正和陈栋都是底薪4000块加0.5%提成。

看到“丰收号”已经卸完货,白大正和陈栋加上白浪他们在打扫船上的卫生。

这又让杨启高看了白浪这小子一眼,下午“启航号”的卫生基本上也是他自己主动打扫的。

“小伙子不错,有前途!”

杨启在心里暗暗给他点了个赞。

杨启也没去管老爸他们和陈天明算账,一个人摇摇晃晃的走进培训中心,找张飞的几个朋友喝茶聊天去了。

那几个家伙也是会聊天的主,听着几个人天南地北,国内国外一顿乱侃,从大鹅小鹅的战争到巴以冲突,再到对台策略,。各抒己见,挣了个面红耳赤,唾沫星子乱飞。

杨启掏掏耳朵,告辞打扰了!

“特码的,一帮子富二代,就是闲的没事干,要不然都去‘丰收号’上出海两天帮忙干活去。”

………………………………

pS:感谢所有看到此书的老铁们!你们的支持就是我码字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