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冷的金属囚室,时间失去了意义。只有仪器规律的嗡鸣和束缚带能量场发出的微弱滋滋声,提醒着林清弦自己还活着,且身陷囹圄。她如同被钉在标本台上的蝴蝶,任何细微的灵力波动都会引来能量场的强烈压制,带来刺骨的剧痛。
“文明遗产守护者议会”……“隔离与观察部门”……这些称谓充满了高高在上的冷漠,仿佛在对待一件需要消毒的危险品。林清弦毫不怀疑,一旦对方完成所谓的“净化评估”,确认她“污染”过深或失去价值,等待她的将是毫不留情的“净化”。
绝望如同冰冷的潮水,一次次试图淹没她的意识。苏晚晴消散,星辉等人信号消失,人类文明的火种近乎熄灭,而她自己,也成了囚徒,生死操于他人之手。巨大的孤独和无力感,足以让最坚韧的意志崩溃。
但林清弦没有。每一次意识沉沦的边缘,混沌金丹深处那一点不灭的灵光,生命本源中蕴含的磅礴生机,以及涅盘源炁向死而生的意蕴,都会将她拉回。她不能放弃。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还有希望。她肩负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生命,更是无数牺牲同伴的寄托,是人类文明最后的延续可能。
她开始以惊人的毅力,进行一种近乎自虐的 内省与修炼。
既然无法调动大量灵力,她就将神识凝聚到极致,如同最精细的手术刀,一寸寸地 内视己身。仔细体会混沌金丹在压制下的每一丝流转,感悟生命本源在沉寂中蕴含的造化之力,分析涅盘源炁如何于绝境中维持一线生机。同时,她将大部分心神,都投入到对体内那缕变得“温顺”的灰色能量的深度解析上。
这缕源自“噬界之影”恶念分身、被视为“终末回响”污染的能量,此刻成了她唯一可能破局的关键。她小心翼翼地用神识接触它,不再试图驱散或压制,而是像研究一种未知的法则造物般,去理解它的结构、它的性质、它与此地“终结法则”环境的微妙共鸣。
过程凶险万分。灰色能量中蕴含的寂灭意蕴,无时无刻不在侵蚀她的神识,稍有不慎便可能心神受损,甚至被其同化。但她凭借混沌演道经包容万象的特性以及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硬生生扛住了这种侵蚀,并逐渐捕捉到了一些规律。
她发现,这缕能量并非纯粹的毁灭,其内部蕴含着一种极其复杂的、关于“熵增终点”、“万物归墟”的 法则信息。而在“守护者”建立的这个充满秩序禁锢力量的环境下,这缕能量表现出一种隐晦的 “排斥”与“惰性”。仿佛……这里的秩序,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它“终结”特性的完全发挥?
这个发现让她心中一动。难道“守护者”的秩序之力,与“噬”的终末之力,并非简单的克制关系,而是一种更复杂的对立统一?就像光与暗,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
一个大胆的计划雏形,开始在她脑海中形成。如果她能精确控制这缕灰色能量,在关键时刻,使其与囚室的秩序禁制发生某种 可控的、小范围的 法则冲突,或许能制造一瞬间的缝隙!
但这需要她对灰色能量的掌控达到一个极高的精度,并且对囚室禁制的运行规律有更深的了解。她需要时间,需要机会。
日子一天天过去(根据生理周期估算),囚室的门从未开启过,只有定期的营养液通过管道注入,维持着她的生命。那种被完全忽视、如同物品般对待的感觉,足以逼疯任何人。但林清弦的心志,却在孤独与压力的磨砺下,愈发沉静坚韧。她对灰色能量的感悟日益加深,甚至开始尝试用神识模拟其波动,与周围的禁制进行极其微弱的、不引发警报的“共鸣”试探。
她就像一名被囚禁的顶级工匠,在绝对的黑暗中,用心打磨着唯一可能打开镣铐的钥匙。
…… ……
与此同时,荒芜星域的边缘。
星辉等人驾驶着勉强修复的小型救生艇,如同在墨海中航行的孤舟,朝着那颗衰老恒星的方向艰难前进。救生艇状况极差,能源濒临耗尽,生命维持系统时好时坏。五名幸存者挤在狭小的空间内,依靠着坚定的意志和对那神秘“应答信号”的期盼,支撑着没有崩溃。
“信号源坐标锁定!就在前方那片密集的小行星带后面!”技术专家声音沙哑,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
星辉操控救生艇,小心翼翼地在嶙峋的冰岩间穿行。终于,穿过一片如同天然屏障的小行星带后,眼前的景象让他们屏住了呼吸。
前方虚空中,悬浮着一个巨大无比的、形状不规则的 人造物体。它通体暗哑无光,表面布满了撞击坑和岁月的痕迹,仿佛已经在此沉寂了亿万年。其风格极其古老、简洁,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也看不到明显的引擎或武器接口,就像一块被遗弃的 巨型太空站残骸或远古飞船的骨架。
而那微弱的“应答信号”,正是从这个巨大物体的深处传来。
“这是什么?废弃的空间站?还是……墓碑?”重伤的金丹修士喃喃道。
“信号分析显示,它内部有微弱的能量反应,结构……出奇的完整,不像完全废弃。”技术专家报告,“但没有任何对外通讯或防御反应。”
星辉眉头紧锁。这物体给人一种极度危险的感觉,仿佛沉睡的巨兽。但这是他们唯一的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