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福寿膏之毒(2 / 2)

苏晴倒吸一口凉气,赵元辰的手,竟然已经伸得这么长了!她立刻下令将这两个小太监秘密关押,严加看管,并马上将情况告知了贤妃慕容婉。

长春宫内,贤妃听完苏晴的禀报,沉默良久,指尖冰凉。她走到窗边,看着外面凋零的秋色,缓缓道:“祸起萧墙,其势已烈。这福寿膏之毒,不仅毁人身,更蚀人心,乱人志。若连宫禁之内都已如此,宫外……只怕更是触目惊心。”

她转身,对柳三娘派来的心腹侍女吩咐:“立刻传信给三娘,将我们查到的,关于福寿膏在官员和军中流毒的情况,尤其是其控制人心、瓦解意志的恶果,设法透露给都察院那几位以刚正不阿着称的御史。不必提来源,只需让他们‘偶然’发现即可。”

“姐姐是想借清流之手?”苏晴问。

“光靠我们后宫妇人和商贾之力,难以撼动赵元辰的根本。必须让朝堂上的力量介入。”贤妃目光深邃,“即便一时扳不倒赵家,也要先将这福寿膏之害,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

几天后,一份匿名的、罗列了数位中级官员及一名边军将领因沉迷福寿膏而贪渎枉法、贻误军机的详细奏报,悄然出现在了都察院左都御史李纲的书桌上。李纲为人刚直,见状勃然大怒,虽疑心奏报来源,但所列之事有迹可循,他立刻着手暗中调查。

与此同时,通衢天下秘密资助的几家民间善堂,开始接收一些因家破人亡、被福寿膏所害的可怜人。善堂不仅施粥赠药,更有“女商同盟”安排的、口齿伶俐的妇人,将这些人的惨状编成易懂的故事,在茶楼酒肆间悄然流传。“福寿膏,阎王叫;一口瘾,终身套”之类的顺口溜,开始在市井中蔓延,引发了不少人对赵家及其关联势力的侧目和议论。

赵府密室。

赵元辰听着手下关于都察院动向和市井流言的汇报,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查!给本官彻查!是谁在背后捣鬼!”他猛地一拍桌子,“是那些自以为是的清流?还是……林家留下的余孽?”

幕僚低声道:“主公,流言似与几家新近冒头的善堂有关,而善堂的资金来源颇为隐秘,似乎与江南某些商号有牵连。至于都察院那边,李纲那老匹夫像疯狗一样咬着不放,我们几个点怕是保不住了……”

“断尾求生!”赵元辰果断道,“把那几个无关紧要的弃子抛出去,让李纲去查!至于那些散播流言的蝼蚁……”他眼中闪过狠厉之色,“找个机会,杀一儆百!让那些人知道,多嘴的下场!”

他走到一幅巨大的大周疆域图前,目光落在北方,语气带着一丝烦躁和急切:“玄冥阁那边催得更紧了……大事将至,不能再让这些琐事分散精力。福寿膏的推广要加快,尤其是军中!必须确保关键时刻,那些人能为我们所用!”

然而,赵元辰也清晰地感觉到,一股无形的阻力正在形成。这阻力并非来自正面的对抗,而是像水银泻地般,渗透到各个角落,动摇着他的根基。他第一次对那位远在海外、据说正在蛮荒之地开拓的女人,生出了一种难以言喻的忌惮。

“李丽……”他喃喃自语,声音中带着一丝自己都未察觉的寒意,“你最好永远待在那片蛮荒之地,否则……”

否则什么,他没有说出口,但密室的阴影仿佛更浓重了。福寿膏的甜腻香气,似乎也掩盖不住那股正在酝酿的血腥风暴。而这场风暴的中心,那位垂垂老矣的皇帝,依旧沉浸在天人感应、长生不老的迷梦之中,对脚下这座帝国根基的朽坏,浑然不觉。